暑假是儿童走失高发时段 孩子走失应马上报警

21.07.2015  08:41

      “如果你看到过那些走失儿童的家长,你也会和我一样,恨不能用全部业余时间来帮助他们。”“宝贝回家寻子网”的一名普通志愿者,在新浪微博通过私信对记者说。这些志愿者的微博大多都是统一格式,“宝贝回家”后缀加上自己的昵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粉丝很多、微博活跃,每天都要发许多条“扩散找人”、“支持打拐”等话题的帖子。

  暑假是儿童走失高发时段。有些孩子被迅速找回,有些则不幸落入拐骗者之手。而事实上,大多孩子是被拐卖的,走失的情况相对较少。怎样才能帮到这些几近崩溃的家庭,记者尝试从这家网站开始采访——

   孩子走失应马上报警

  打开这家专为寻亲而设的公益网站,首页上有无数条“家寻宝贝”以及“宝贝寻家”的帖子。即便是1117例“成功案例”,看了也同样令人揪心。每个“回家”案件,都由志愿者整理出详细图文,许多走失者在时隔数年甚至二三十年后才找到家,照片上的他们,有的神情黯然、有的嚎啕大哭,难有想象中“苦尽甘来”的欢乐表情。

  在“家寻宝贝”栏里,编号91430的是上海孩子解天宇。这个孩子一岁半就走失,将近一年至今仍未回家。出生于2013年1月9日的天宇,家住松江区新浜镇鲁星村570号,2014年9月15日走失那天,孩子在家门口玩耍,脱离父母视线不到5分钟,就失踪了。

  父母报了案、做了DNA采集,马上又到“宝贝回家寻子网”上求助。记者看到志愿者为寻找天宇所做的视频,这个孩子健康活泼,有许多照片,他走失的那天,脖子上戴着一个长命锁银饰,双手带着一对福字的银手镯,左手上还有一个红线拴的桃核。

  整整9个月,志愿者们一直以“宝贝回家”名义寻找天宇,用尽各种网络渠道发布求助帖子、散发孩子照片。天宇的父母也分别开通了“寻找儿子解天宇”和“寻儿解天宇”微博,几乎每天发布信息,一遍遍重复孩子的特征:“右小腿有一个淡黄色像地图的胎记,喜欢用左手吃饭,吃饭特别厉害……

  “找到这个孩子的概率高吗?”一名上海站的志愿者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他只告诉记者,我国每年走失儿童在20万人以上,他们被成功找回的几率是千分之二。

  还有一个8岁男孩张天赐,今年端午节期间在长风公园走失。找不到男孩那天,父母急疯了,马上到公园调监控视频。幸运的是,监控探头果然显示出孩子被一个男子带走。第二天,探头里的人果然把孩子送回。原来,这名60多岁的单身老人带着孩子走了20多分钟,然后乘上公交车带孩子回家。他在派出所做笔录时说,当时忘了报警,晚上想报警时手机又没电了,第二天早晨在张天赐要求下把他送回,孩子对回家的路线记得很清楚。警方说,这名老人没有虐待孩子,晚上还给他洗了澡。

  志愿者们说,像张天赐这样的幸运儿其实不多。很多家长并不知道该如何去寻找孩子。正确的做法是,马上报警,马上派人去车站、码头等交通要道去堵截,防止人贩子把孩子带走;另外,去救助站、福利院,看孩子走失后会不会被送到那里;家长在孩子可能经过地方看一下周边有没有银行、商场等有监控器的地方,可以从那里寻找与孩子相关的线索。

   志愿者陪伴寻亲路

  刘文玉,25岁的白领姑娘。同事和朋友们都不知道,她是“宝贝回家”上海站的志愿者,她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花在了这件事情上。

  3年前,她看小说时得知了这个网站的名字,打开浏览,马上被那些数十年寻亲不懈的故事所打动,于是申请当了志愿者。网站对志愿者的要求是,每天必须在线4小时,要尽可能熟悉每一名寻亲者和走失者的信息,还要随时看看好心人提供的最新信息。做会展行业的她,白天常常在外面跑,只要一有时间坐下,她就看帖子、刷微博,和其他志愿者们取得联络。

  去年4月,刘文玉领到一项陪伴家属寻找孩子的任务。有网友在上海地铁二号线徐泾东路站拍下一张孩子乞讨的照片放在微博上,这张照片被“宝贝回家”志愿者看到,和甘肃走失男孩韩向阳长得非常像。韩向阳的父亲看到照片后,觉得这就是他的儿子,于是通过网站联络到上海找孩子。刘文玉被安排陪小向阳的父母找孩子,那天正好是她拍婚纱照的日子,她改了摄影馆的预约,还请了三天假期,满心期待地做更重要的事。

  谁也没想到,希望竟然变成了一次巨大失望。尽管照片中两个孩子看上去很相似,但多方调查后确认,照片中的乞讨孩子名叫左小强,从2011年就随父母来上海,他并不是走失的小向阳、也不是网友最初猜测的被拐卖儿童。

  这件事让刘文玉跟着难过了很久。孩子父母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执着地多方打听到左小强的家庭住址,亲眼见过后,才相信不是自己孩子,“那时候,他们整个人像丢了魂一样,眼神都是涣散的。”而韩向阳的奶奶还上过寻亲电视节目,她一刻不停地哭:“自从孩子丢了,我每天都去附近的庙里磕两次头,一次108下,上午一次,下午一次,真不能原谅自己。

  志愿者之间,有一个默契。在不同地区、不同组别工作的志愿者,往往在线联络较多,平时并不见面。为了帮助一个家庭而见面时,他们不会互相打听对方姓名、工作单位,平时都以网名称呼。而他们的关注点,都落在那些家长身上,愿意倾尽全力去帮助那些人。

  志愿者们都没有经费,大家采取“AA制”,能者多劳,有车的出车、有力的出力。刘文玉说,到车站接家长,为他们安排宾馆、出行路线,到当地派出所联系,志愿者们有时还会自己掏钱,“只要能找到孩子,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善款使用由志愿者投票决定

  “宝贝回家”只有七八名固定工作人员,志愿者却有两万多人。这里的寻亲工作已十分系统完善。每名成员都有明确分工,从登记审核、网上发帖,再到地方工作组跟进、采血化验DNA等工作程序,规范而专业。

  这家网站成立于2007年,现在已经和公安部及全国多家媒体合作,进行全国联网打拐行动。它的创始人名叫张宝艳,是一位曾经有过孩子走失经历的吉林妈妈。

  目前,“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已经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团体,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还发起了救助被拐儿童、走失儿童、流浪乞讨儿童、被遗弃儿童及其家庭的专项基金。记者在网站上的善款公示栏目看到,善款来自个人、企业和其他一些公益组织,还有许多从支付宝中转来的钱,有的几百、有的几万。将社会各界捐赠的五十万元资金作为“宝贝回家慈善基金”的启动资金。

  善款怎么使用?工作人员说,最主要的就是用来救助失踪儿童家长和寻家孩子。只要在网站上发布寻子信息的家长,孩子失踪时间一年以上的,或是认定被拐的寻家孩子,都可以申请救助;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可以得到救助,寻亲过程中发生重大意外事故或出现重大疾病,或者得到线索但由于经济困难没有寻找路费等才可以。

  每一笔善款来之不易,是否救助由志愿者投票决定。家长提出申请后,志愿者会到所在地调查情况,确认属实后把救助申请及相关情况在网站上公示,由志愿者投票。规定时间内赞成救助的志愿者超过半数,救助方案就算通过。

  还有一部分善款用来奖励举报者。网友每举报一个人贩子,网站奖励2000元;通过举报为家长找到亲人的,网站也会奖励2000元。

  还需要什么帮助?上海站志愿者中原说:“其实,我们需要的远远不只是钱。”在帮忙寻亲的过程中,志愿者也常常和家长一样无奈,他们太需要理解和认可。孩子走失后有一段找回的“黄金3小时”,24小时内特别关键,希望家长及时报案、及时让他们知道信息,希望专业机构和职能部门出手相助,也希望所有的市民都能出一份力,哪怕是随手转发帖子、拍一张可疑人贩子的照片,都可能让一个孩子获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