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儿童文学“上海好作品”揭晓 儿童文学要克服“幼稚病”

16.03.2018  17:02

  由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会举办的“2018上海市儿童文学迎春座谈会”15日在浦东新区竹园小学举行,会上揭晓了2017年度儿童文学“上海好作品”。任哥舒的散文《爱是传承爱是不息》、梁燕的散文《小丫的四季》、魏捷的小说《大冬瓜》、杨紫汐的童话《绒雪》和刘保法的儿童诗《等一下爸爸》等5篇作品获奖。少儿书刊编辑家黄亦波获得第六届“学会奖”,此奖项旨在奖掖在儿童文学创作、编辑、少儿教育中作出贡献的八十岁以上人士。

  儿童文学“上海好作品”是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向少年儿童推荐的在本市报刊上发表的儿童文学单篇作品中的优秀作品,自2012年评选以来已推选6届。七十余位儿童文学作家、少儿儿童教育工作者、少儿报刊编辑参加了这次座谈会。

  针对时下童书市场火爆但作品良莠不齐的状况,作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会长张锦江指出,童书市场的热闹,并不等同于儿童文学进入黄金时代,培养儿童文学的原创新人迫在眉睫,特别是上海的童话创作队伍,人才断档现象明显。与会专家提出,培养儿童文学创作新人、孵化优质作品要从三方面着手:其一是提高儿童文学作者的文化艺术素养,读书的标尺要高,要关心身边发生的喜怒哀乐,也要掌握一定理论,用理论指导创作。其二是克服儿童文学的“幼稚病”,这种“幼稚病”表现为语言幼稚“娃娃腔”、装嫩;人物单一,尽是“小猫、小狗”;生活面单一,局限于课堂、教室;只见儿童不见文学。其三是儿童文学需要真情实感,只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才能真正走进小读者的心。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