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诊疗缺位在哪? 公立医院医生没时间仔细解释

02.12.2015  08:52

  近日,笔者一位友人带不满周岁小儿返港就诊,全程诊疗不足1小时,却给友人留下深刻印象:预约等候一刻钟,医生检查儿童基础指标,同时递上两张A4问答卷。在逐一回答问卷后,护士为家长点评解答,用去20分钟。医生一边检查、一边引得孩子咯咯直笑。配足药后,孩子拿着糖果与饼干,恋恋不舍离开诊室。在港就诊的经历,不免令友人对比在沪就诊,“且不说排队候时长,环境显嘈杂,仅就服务而言,医生爱搭不理、态度生硬,令本就焦虑的家长更加心急如焚。

   国内儿科诊疗,缺位在哪?

  经过一轮硬件改造,沪上儿科医疗机构内的环境已有根本性改观,大多环境宽敞,诊室整洁,装修也凸显儿童色彩……然而论及服务,总不太令人满意。缺乏耐心,是被患儿家长普遍诟病的一点。有家长直言,“看病常常像求人,有时一个问题多问两遍,医生可能就不耐烦了。”儿科资源少、就诊数量大,导致单次就诊时间明显缩短,客观条件限制固然不能忽视,但部分医生态度冷漠、生硬,不可谓不是问题。同样是看病,医生逗孩子乐一乐,与冷冰冰地让家长掀开孩子衣服检查,给病家的感受大相径庭,由此也直接影响整个就诊体验。

  除却服务态度,一些医生无法切中要害地回答家长疑惑,也是缺位。不少家长表示,公立医院医生没时间仔细解释,私立门诊环境好,但医生回答问题含糊其辞,往往难以满足家长需求。以“孩子消化不良该如何进食”为例,简单的问题,各家医生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科普教育的欠缺,诊疗前序环节“留白”,常令缺少知识储备的患儿家长一头雾水,也为医患有效沟通带来障碍。

  “孩子生病不易、看病更不易,希望能找到合得来的医生,伴孩子健康成长。”友人道出不少家长共同心声。沪港医疗体制虽大不同,取长补短方能进步。不妨就从细小的人文关怀做起,多准备些诊前科普素材、多与患儿家长沟通两句、多让孩子笑一笑,让家长紧绷的情绪随之放松,让儿科诊疗变得温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