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儿中心儿科医疗联合体工作交流大会举行[图]

25.01.2017  09:35

1月24日,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医联体年度工作交流会举行。为了切实缓解儿童看病难问题,在上海市卫计委《加强本市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指导下,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分别于2016年2月和10月牵手浦东新区和奉贤区卫计委,共同组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医疗联合体。儿联体首批成员单位41家,年门急诊量超300万人次,有效覆盖上海东部地区一半以上的地域。  

“一增一减 浦东儿科医联体辐射带动作用成效初显

萌宝护士队”项目顺利推进,专家将规范、标准的儿童常见病诊疗带入基层  

浦东合庆镇率先挂牌“殷勇医生工作室”,众多当地患儿慕名而来  

浦南医院儿科主任周纬教授进行教学查房  

儿联体成立后,根据“三个统一和四个统筹”的工作原则,以规范儿科常见疾病诊疗为抓手,制订“基层儿科临床能力提升计划”,持续推动医疗供给保基本和临床服务强基层的大命题。去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以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病—儿童哮喘管理为切入点,携手浦东新区14家社区医院,统一配置肺功能检测和雾化设备,增配儿科常见病药物目录约27种。呼吸专科在基层卫生中心挂牌名医工作室,成立“全专团队”示范门诊,在树立专科医院品牌吸引病人以外,使每位全科医生背后都有一个三甲专科团队给予专业方面的支持。通过近一年的运行,浦东地区提供儿科服务的社区增加近2倍,累计分流诊治社区咳喘患儿超过1500人。同时,通过“请上来,沉下去”,培养基层医护人员242人,转会诊患者864名,基层宣教50多场,受益患者2500多位,全面带动了基层儿科医护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成员单位16年儿科门急诊量增加了4.2%,浦东新区儿科出院病人数更是取得10%增长的好成绩。  

在二级、基层医疗机构儿科门急诊量增加的同时,我们看到儿中心在2016年的门急诊量也在上升,但上升的速率比2015年降低了33%。这‘一增一降’说明我们浦东儿联体成员单位正在越来越多地承担区域内儿科的诊疗,我们的辐射带动作用已经初见成效。”儿中心江忠仪院长如是说。  

哮喘分级诊疗,慢病管理模式日渐成熟

儿联体紧密围绕儿科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以规范专病管理为抓手,探索儿科分级诊疗的有效模式。儿中心以优化儿童哮喘管理为抓手,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团队携手开展业务合作,制订在社区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化诊疗规范及分工合作流程,在社区建议配置必要的专科治疗药物,利用科研项目经费添置了肺功能评估设备和雾化设备,完成了规范化诊疗、随访、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同时,为了确保在社区开展儿童哮喘管理的同质化,儿中心的呼吸科专家与专业团队开发了“哮喘无忧”手机APP患者端和医护端,该项服务已深入到浦东新区泥城镇、大团镇、惠南镇、祝桥镇、高桥镇、合庆镇、三林镇、北蔡镇、沪东新村街道、金杨新村街道、洋泾街道、花木街道、陆家嘴街道和塘桥街道,覆盖超过浦东地区三分之一的地域和人群。  

毗邻浦东机场的祝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地域覆盖71个村居委,拥有0-14岁儿童约1.8万人。以往孩子若有个头疼脑热的,家长必须坐近2小时的车来位于南浦大桥下的儿中心就诊,这一来一回,再加上就诊等候的时间,看个病非得耗上一整天。特别是对于患有哮喘的儿童,必须定时复诊,治疗周期又长,这可累坏了家长。如今,儿中心的哮喘专家进驻社区,不仅具备标准化建设方案,而且还统一了转会诊标准。通过国际量表在社区儿保门诊筛查出高危患儿,通过绿色通道转诊至儿中心门诊哮喘专科。经专科医生确诊并制订控制方案后,再转回社区进行管理与随访。目前,已经有276位患儿在祝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其中定期随访的患儿达50多名。项目负责人儿中心呼吸内科主任殷勇医师介绍,目前,进入哮喘社区规范化管理的患儿近500名,2017年计划将扩展为700名患儿。  

“输血+造血”,打造真正的3+2+1儿科服务体系

儿联体不仅让社区医院收益,更对成员中的综合性医院开展了“输血和造血”的儿科标准化建设。在当天的交流会上,来自浦南医院的刘卫东院长以及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的孙万驹院长也从二级医院的角度,交流了自身儿科在儿中心派驻科主任的带动下取得的飞速发展。自2008年起,浦南医院儿科正式委托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管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浦南医院儿科病房分部揭牌。儿中心周纬教授担任浦南医院儿科主任,这也成为浦东地区儿科医联体的早期雏形。如今在良好工作的基础上,浦南医院新建门诊大楼,儿科门诊焕然一新,病房也重新装修,并成为整个医院投入最大的病区,与此同时,专科建设也在稳定推进。虽然儿中心浦南儿科分部只有8名医师,但已全面开展儿科门急诊、病房、新生儿急救等医疗服务,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里儿科门急诊人数同比保持10%以上增长,日均接诊100多位小病人,高峰时达150人次,基本满足周边居民常见病的就诊需求。儿科病房床位数已由6张扩展到20张,在原有急性呼吸道感染和儿童腹泻等常见病收治基础上,增加了如慢性胃炎,消化道出血,心肌炎,川崎病,病毒性脑炎,过敏性紫癜,血尿,肾病综合征等各类儿科疾病的诊治,提高了儿科综合服务能力水平,儿科病史质量和病人满意度高于医院平均水平。在加强临床业务的同时,儿联体对科室管理也毫不松懈,强化床位医生负责制,坚持教育查房,让病人感到放心的同时也提高了医疗质量,有效控制医疗费用。除了门诊和病房工作,儿联体还在浦南医院积极开展危重窒息新生儿的复苏业务。经过系统培训,新生儿复苏质量不断提高,门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到100%。其中,最低体重1100克,最小胎龄28周。浦南儿科已快速成长为本地儿科服务的样板,充分发挥二级医疗机构在儿联体中的重要作用,与儿中心一同打造了家门口的儿科品牌。  

作为儿联体儿科教学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支点,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今年更是依托儿中心和健康医学院,成立儿科系和儿科教研室,开展骨干师资遴选,成功申报上海市儿科规培基地,在儿科教学体系建设上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为儿科人才的长期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儿中心重症医学科任宏主任作为儿科教研室主任和上海健康医学院儿科系主任,全面指导科室临床业务和学科建设工作。她领导骨干医师开展学系制度和内涵建设,制定儿科系建设5年计划,承担健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的教学工作,制定教学大纲、安排教学日志、组织教案编写,开展集体备课。儿联体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儿科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已经辐射和带动了浦东新区周浦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院(奉贤区中心医院)儿科专业的建设,成为区域儿科能力提升计划中的重要内容。“我们不仅要输血,向二级、基层医疗机构派驻儿科专家,更为要整个儿科体系造血,更持久有力地推动分级诊疗中儿科业务的协同发展。”江忠仪院长说。  

协同儿联体 产儿 平台,落实重大疾病筛查任务

当然,要全面提升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并不能局限于社区常见病的诊治,儿中心赵列宾副院长认为,儿联体还可以在区域新生儿出生缺陷筛查和儿科护理康复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在儿中心优势特检项目的牵头下,由浦东、奉贤、黄浦的25家助产机构共同搭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儿”合作平台,短短半年时间,共筛查和转运先心患儿超过300名,确诊率达到97%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监测、新生儿先天性髋发育异常筛查等项目也顺利启动。又比如,儿联体牵手市残联,率先开展6个康复联合门诊,联合诊治患儿近800例,转诊60余例,医院的床边康复实现了零的突破。而在去年的国际儿科护理高峰论坛上,更诞生了上海市首个聚焦基层护理能力提升的跨区域、跨单位的临床协作组织——儿联体儿科护理协作组,标志着儿联体的工作触角已延伸到满足儿童健康需求的方方面面。  

2017 年浦东儿联体要展大手脚

浦东儿联体在2016年的探索和成果给予儿中心和所有成员单位极大信心。该项目的总策划师、儿中心江忠仪院长表示,2017年浦东儿科体将围绕“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七个举措”进一步加快改革进程。  

一个目标即打造家门口的儿科医疗服务,夯实分级诊疗发展的基础。  

二条主线:一是提升基层儿科诊疗能力,二是扩大基层儿科服务受众。  

七大举措:一是建立分散进修与集中培训的儿科培训体系;二是制定基层儿科诊疗常规,覆盖89种儿科常见病;三是搭建远程会诊平台、急重症转诊平台、儿科特检平台;四是建立出生缺陷筛查体系,将中国儿童出生缺陷中最常见的先心病筛查、听力筛查深入社区;五是建立社区康复示范项目,打造医联体功能交差模式;六是进一步推进社区儿保管理能力评价工作;七是建设医联体临床与质控管理评价与控制中心。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医疗联合体以常见儿科疾病为抓手推动儿科分级诊疗的管理模式已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配套开发的“移动临床在线”“哮喘无忧”“萌宝宝生长发育”等各类APP更搭上“互联网+”的快车,辐射近万名患儿家庭,为进一步增大基层医疗机构对患儿的吸引力,打破专科与全科间业务协作的限制,提升基层医护人员的能力,进而为把常见病留在社区诊治,促进儿科医疗资源合理分布和均衡发展的医改方向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