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上海21年来着力打造“健康校园”

14.11.2016  20:33

  (转载自劳动报 作者:叶佳琦)

  1995年起,上海开展了“健康促进示范学校”的试点。21年过去了,上海着力打造的“健康校园”正一步步实现。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召开之际,记者走访了部分学校,不少中、小学在建设“健康校园”方面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健康知识知晓率逾65%

  2003年、2006年、2008年,上海市政府先后下发了《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上海市教委提出了在全市学校开展创建“健康校园”活动,会同市卫生局等部门制定并实施了三轮“健康校园”行动计划,旨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改善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因素,增强学生体质。

  从1995年的第一所健康促进学校实验基地揭牌至今,“健康校园”的工作已颇有成效。数据显示,申城95%以上的中小学能保证每周20分钟健康教育时间,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体力活动时间;而在硬件方面,95.6%的学校食堂卫生硬件设施达到《上海市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办法》和《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的要求;中小学校体育卫生设施器材达标率和基本达标率达到95%。

  一项调查表明,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均在65%以上;88.6%的学生对校内环境卫生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其次,88.6%的学生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

   心理健康得到重视

  在巨鹿路第一小学,穿过由学生亲手绘画的七彩门,是一个色彩明亮的温馨教室。在这里,每位学生都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记者获悉,除了营造健康的学校饮食环境、改善学校体育和卫生设施条件等,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不容小觑。目前,全市近1100所中小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注重通过心理辅导活动、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实地训练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据上海市第四轮健康城市建设(2012-2014年)的评估结果显示,93.6%的学生报告所在学校有健康教育宣传栏,93.8%的学生报告学校有心理咨询室,88.2%的学生报告学校有健康教育课,86.7%的学生报告参加过学校开展的应急自救培训,90.4%的学生报告所在学校开展课间操活动。

   特色项目促进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学校根据健康促进原则,因地制宜地解决学生健康问题。

  巨鹿路第一小学被誉为“乒乓冠军的摇篮”,先后培育了十余位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学校依托乒乓特色优势,推广普及乒乓运动,编排乒乓操等,增强学生体质;城中路小学将“健康促进”融入各项工作,专设太极和羽毛球课程,打造健康体育特色项目;尚文中学在学生慢性病综合防控、红十字急救社团培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特色;针对学生的主要健康问题,重点开展视力不良和肥胖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

上海隆重表彰五“十佳”优秀医务工作者庆祝首个“中国医师节”
  广大医务人员为保障2400多万上海市民身体健康和上海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人均期望寿命从72.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