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健康医学院多措并举推进“大健康”事业发展

15.03.2017  02:3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讲话中强调,要树立“大健康”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这是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重大飞跃。上海健康医学院以“健康中国”为办学使命,坚持医工结合、医养结合、医保结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大健康”和“大卫生”事业添砖加瓦。

一是对接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布局。上海健康医学院根据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主动调整专业布局,逐步构建医护健康类(临床医学、护理、药学、康复治疗技术、健康服务与管理等),医学技术类(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测检疫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学信息工程等),医疗器械类(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工程技术、康复工程、医学影像设备等)三大主干专业群,同时对接地方发展需求,适时申报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的目录外专业,或在本科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拓展专业口径。“扶需”是上海健康医学院专业建设构架的动力支持系统,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风向标。

二是突破创新,孕育专业优势特色。学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坚持分类指导、强化特色、突出能力的建设原则,培育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一是“扶强”,即发挥优势专业(护理、医学影像技术)的龙头作用,带动专业群建设,以实践教学和课程改革为突破,深化产教融合,引领行业发展;二是“扶特”,即强化特色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工程技术、健康管理),突出医工结合、医养结合、医保结合的理念,以跨界融合和注重创新为突破,重视学生灵活思维方式、复合知识结构及融会贯通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内加大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学生广泛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和科技创新,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尝试。

三是深入探索,打通职教“立交桥”。打通医学职教立交桥,就是以人为本,为现代医学职业教育探路。学校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促进学生成长相结合,提出给每一个学生以自由选择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就业和深造之间多次选择,打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在护理、药学专业开展贯通培养的良好基础上,积极探索以本科为中心的贯通式培养,争取在中本贯通、高本衔接、本硕连读三方面都有突破,实现各层次入口均有提升空间,为学生的成才与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为“大健康”与“大卫生”输送更加雄厚的人力资本。

四是理实一体,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是应用型人才的核心。学校以“大健康”与“大卫生”为指导思想,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结合实际重构课程体系,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以体现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打破传统的课程框架,整合基础、专业与实践课程以及跨专业的选修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整合课程”,按照人体健康与疾病以器官系统为基础整合、临床医学理论与全科医学实践整合、医学人文与职业行为贯通整合三条主线进行。尝试打破理论、实验和实训课的理实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思维培养与评价序贯互动,将课堂教学与虚拟实验、实训模拟与岗位实习交互融通,体现“学做结合、知行合一”的理念,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是营造环境,推进人文素质教育。人文是医学类人才的灵魂。作为“促进人类健康的使者”的摇篮,上海健康医学院提出大力推进人文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低年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类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社会调查等,了解民情、感受社会需求,获得应有的社会责任感;高年级学生则重在结合专业教育,增加临床操作机会,采用以患者或以问题为中心的协同学习方式,培养无私奉献、关爱患者、热爱生活、热爱社会、与人协作的品格。学校在区分年级,开展针对性教育的同时,引进优质医学人文类共享课程,拓宽培育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