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做文明交通使者,寻找消失的自行车道

02.09.2017  01:35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向私家车方向转化趋势明显,自行车正在渐渐淡出历史舞台。与此同时,城市道路两旁的自行车道被压缩得越来越窄甚至消失,已经成为自行车族每天要面对的无奈现实。然而,自行车作为大学生的主流交通工具,校园周边非机动车道设置需合理规范。
      上海理工大学各校区校门口之间,即军工路从周家嘴路路口至松花江路路口一段均未设置非机动车道,部分路段警员执法存在疏漏,且海安路属于大型车辆流动密集路段,师生的骑车出行随时受到被停在路边的汽车随意“断头”以及机动车“骚扰”,存在交通安全隐患。鉴于这一情况,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聚焦于校园交通安全,致力于为合理规划校门口自行车道献计献策。
      2017年7月9日,在杨浦区人大代表张淑平教授的带领下,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就关于军工路1100号到334号之间自行车道展开实地调研与测量,研究用时两周,研究过程主要包括:资料搜集、实地数据观测、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最后根据研究的成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首先,数据采集小组开始实地测量数据,初步了解军工路1100号到334号之间每段路的具体路况,针对不同的路口、公交站、高架路口等分别做好记录。以第一视角观察非机动车在这些典型路段的行驶情况,记录各类非机动车行驶现象,统计非机动车行驶数量以及各类现象发生频率,主要采集单面人行道的长度、宽度及自行车停放的宽度和长度等数据。
      随后,在实地观测的基础上,为了了解市民非机动车的使用情况及对本次交通整治的看法,研究团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研共通过现场填写问卷和网络社交媒体两种途径来收集调查数据,有效问卷154份。分析结果发现,较多人愿意选择非机动车作为自己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外卖与快递行业在非机动车使用中占据重要地位,民众对于交通整治行为持积极态度。
      最后,一方面暑期实践团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查找了关于自行车道规划的规范和政策,另一方面对复旦大学大学街进行了实地考察,其布置让我们对“环上理工”创新创业街区的建立获得一些启发。
      本次暑期实践,队员们感触良多,通过自身努力为上海的道路规划和绿色出行尽绵薄之力,同时也深入体会到何谓“知行合一”,让正确的思想能够真正的指导我们的行为。

 

 

路况调查记录

 

实践团队合影

 

供稿:理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