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声音]在先进的技术支持下建筑修复工作已从传统的泛泛维修过渡到精准的“靶向修复”(等4则)

01.05.2017  22:41

[编者按] 大学是社会的智库。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民生等各个领域建言献策,独到见解和精彩论断不时见诸媒体。交大新闻网专门开辟“一周声音”专栏,摘发部分专家学者在媒体上的“交大声音”,展示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传承等方面的见解、思想、精神,向专家学者对提升国家和社会软实力作出的贡献表示敬意。

上海交大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曹永康: 在先进的技术支持下建筑修复工作已从传统的泛泛维修过渡到精准的“靶向修复

文物修复就是看病、动手术的过程。对这些珍贵建筑的修复如同治疗一个病人,治愈尽量减少伤害。所以勘察必须微损甚至无损的,我们常将应力波、雷达波、超声波、x光断层扫描等技术用于检测过程。这样肉眼看不见的病灶也能抽丝剥茧被发现,而无需敲打不会损伤建筑。“诊断”之后就是对症下药的治疗,保护工作要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和“可逆原则”,所以修缮干预的强度要越小越好。随着理念和技术的发展,建筑遗产保护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古迹的保存和文物的修复,而是要在城乡建设中探索大概念的历史环境保护与演进,将保护纳入所在区域和城市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整体格局中。(新民晚报 2017.04.24)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教授郭新立:孔子学院推进国际人文交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孔子学院是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平台,也是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交流的窗口。学校高度重视孔子学院的建设工作,将发展孔院视为推进国际化战略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机遇。希望上海交大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未来能够秉承“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理念,再接再厉,在推进国际人文交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世界各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和文明,做出更重要的贡献。(上海教育新闻网 2017.04.25)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健:以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推进立德树人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和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需要跳出日常工作的小循环,努力站在“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全局上审视和看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也要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和实践导向的有机统一,我们才能以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方位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04.26)    

上海交通大学BIM研究中心主任邓雪原: 阻碍BIM技术发展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大量专业软件之间的数据互通问题

阻碍BIM技术发展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大量专业软件之间的数据互通问题。就好像联合国开大会,各国代表之间语言不通,工作自然没办法协调。如何解决?大家都讲英语就行了。建筑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各个专业亦是如此,如果执行统一的数据标准,那么彼此的数据信息就可以共享了。NMBIM2.0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现代社会正处在大数据占主导地位的“互联网+”时代,建筑行业对数据共享和交互需求急迫。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国产软件的发展遇到瓶颈,无法实现和国际数据标准对接,在技术层面面临重大挑战。我们正在做的就是完善数据标准这门“统一语言”,深化校企合作。BIM研究中心协助国内结构专业软件盈建科成功实现和国际数据标准对接,就像给它配了一位“随身翻译”,使得国产软件可以在国际舞台上“表达自如”,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科学网 2017.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