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侨在上海:上海像故乡 在这里充满着机遇和奇迹

26.06.2016  19:23
俄侨在上海:上海像故乡 在这里充满着机遇和奇迹 - 新浪上海
戈宁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荣誉奖章。陈逸君摄 - 新浪上海
来源: n.sinaimg.cn

  时光流转,一批又一批俄侨来到上海,在这座城市安身立命。他们播下一颗叫做“友谊”的种子,让这份拥有历史积淀的情缘不断生长、绵延。

  一碗热腾腾的罗宋汤,酸中带甜、浓郁鲜香,上海人餐桌上常见的一道佳肴,创始鼻祖正是俄罗斯人民。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辗转来沪的俄侨不仅把本民族的传统饮食带到了上海,随着与俄罗斯的交往日趋繁盛,悠久灿烂的俄罗斯文化也逐渐在上海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俄罗斯的音乐、舞蹈、文学、绘画、宗教、建筑艺术元素,等等这些都能在申城的街头有迹可循。

  时光流转,一批又一批俄侨来到上海,在这座城市安身立命。他们播下一颗叫做“友谊”的种子,让这份拥有历史积淀的情缘不断生长、绵延。

  “巴医生”的“上海之恋

  在重庆南路一幢老式楼房里,记者见到了“上海媳妇”柳德米拉·巴巴斯基娜女士。

  退休前,柳德米拉在卢湾区中心医院工作,左邻右舍都叫她“巴医生”,而丈夫戈宁则深情地唤她“柳霞”。

  见记者来,柳霞起身轻手轻脚地穿过狭长的过道,几个来回,桌上便放置了巧克力、威化饼干、糖果和一壶新温的俄式红茶。这时,她才安心地坐下,金色的发髻、淡蓝的眸子在午后阳光的映衬下格外优雅,纵已是85岁的高龄依旧掩饰不住年轻时的芳华。

  故事要从半个世纪前的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说起。1951年,作为中国第一批派赴苏联学习的留学生之一,戈宁来到苏联列宁格勒铁道学院学习。

戈宁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荣誉奖章。陈逸君摄

  戈宁原名奚祖纲,1945年加入共产党,是抗战时期的一名老党员。解放前他在上海交大读书,后因从事地下革命工作暴露,更名戈宁。党组织安排他撤退到苏北根据地,后作为全国拔尖的大学生苗子送去苏联学习。

  四年的留学生活让戈宁融入并喜欢上了这座城市。1955年2月,在“中苏友好条约签订5周年”晚会上,28岁的戈宁认识了列宁格勒儿科医学院四年级学生柳霞。回忆起那晚,90岁的戈宁露出了神往的微笑,“她身着一袭蓝色长裙,当时那么多人里,我好像只看到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