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便利店"触网"卖社区服务 探寻新的发展空间

29.07.2014  10:18

  编者按:开门七件事,分量越来越重。占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分之一的社区商业正在加速转型,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便利店牵手电商升级社区服务、零售巨头“下沉”布局社区商业、新技术发展瞄准社区服务这块“大蛋糕”……

  作为城市人居住基本单位的社区,如何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和服务功能,让全新的商业模式在创新和调整中更加适应当前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和需求多元化的趋势,这是商家和社区需要共同探索的课题。

  回家之前,消费者肖先生走进了社区门口的全家便利店,不是为了买饮料或者面包,而是取走电商亚马逊送来的包裹——这项服务在全家已经推行了1年。在肖先生心中,便利店已不仅仅是一个购买商品的地方,更像是一条与日常生活交互相连的“纽带”。

  无论是全家、可的还是好德,申城街头巷尾的便利店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与电商巨头的互相对接以及后台系统的升级换代,给便利店带来了对新一轮发展的思考和实践空间:物流自提只是第一步,在打破自有空间的局限后,如何以居民小区为依托,从单纯卖商品到卖更多社区服务,是便利店自我升级的重要一步。

   打开社区服务“一扇门

  目前,上海大部分连锁便利店都已开通了物流包裹代收服务。包裹代收与便利店结缘不过短短一年。去年4月,亚马逊中国率先与沪上近百家全家便利店合作,推出物流自提服务;6月,天猫与农工商集团旗下好德、可的、伍缘3家便利店合作网购代收业务;7月,1号店也宣布与全家展开代收包裹的合作。据行业内部人士透露,如今便利店自提业务已颇具规模,光农工商超市集团旗下的便利店,每天的包裹收单量就在万单左右。

  电商想要借助社区门口的便利店覆盖物流“最后100米”,无意间也为便利店打开了社区服务的“一扇门”,消费者普遍为这项服务“点赞”。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副司长聂林海认为,从线上到线下的O2O融合是大势所趋,其中最被看好的就是小区门口的便利店,“便利店是一个方便、利民的商业形态,通常称为‘五分钟商业’,24小时营业,是天然的物流终端,可以充分保证物流的时效性和便利性”。

  “更重要的是,物流大发展带来的很多安全隐患,可通过便利店解决。”聂林海告诉记者,网上下单定点送货,免不了会产生家庭地址、用户姓名及联系方式的泄露,而且白天在家收货的多为老人,如果有心怀不轨的快递员上门送货,有可能出现敲诈甚至是抢劫的情况。但“最后100米”的物流交给便利店,情况就不同了,营业员大多与小区居民关系融洽,作为社区服务的窗口再适合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