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天然气供给压力 北京供暖将引进"外埠供热"

24.01.2016  11:27

  昨天上午,市市政市容委主任孙新军透露,今明两年,本市将继续提升长安街景观,并把整治区域从“复兴门至建国门之间”延伸至“通州宋梁路至门头沟三石路”之间的55公里范围,公共设施上增添故宫建筑上使用的莲花、如意、祥云等图案。全市夜景照明的整体布局也将优化调整,借助景观照明打造夜间旅游圈。同时,为了缓解天然气供给压力,本市将积极开展外埠供热。到2017年以前,将实现1200万平方米的外埠供热。

   长安街景观设施将增故宫元素

  长安街体现着国家和首都的形象,地位极其重要、独特,作为“神州第一街”,长安街景观提升从去年开始实施,计划三年完成。据孙新军介绍,去年整治重点区域是复兴门至建国门之间,从今年开始,整治范围将延伸为通州宋梁路至门头沟三石路,全长55公里。

  首先要对各类设施进行规范,那些与整体风格不搭配、陈旧破损的建筑物外立面,要进行更新改造,对楼体外挂设施进行规范,对沿街围墙围栏进行统一整治。

  另外,标识系统也要重新优化设计,LOGO取用了故宫建筑内的莲花、如意、祥云三种,将会配置到所有的设施上。

  在夜景照明方面,复兴门至建国门之间的建筑物,景观照明要统一设计,形成特点突出、明暗有序的夜间风景线。绿地景观照明也要增加,包括路灯、景墙、绿地、步道灯等照明设施都要整体提升,行道树将被打亮,冬夏将呈现不同颜色。预计到2017年年底,长安街颜值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借助景观照明打造夜间旅游圈

  除了提升长安街夜景景观水平,全市夜景照明的整体布局也将优化调整。

  在提升长安街、颐和园、行政副中心、新机场等重点区域的景观照明水平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城市照明的文化内涵,如以中心城区旅游资源为依托,规划长安街、中轴线、朝阜大街三大夜间旅游发展轴,以及天安门广场、什刹海、国贸、三里屯等夜间旅游圈,挖掘夜间旅游潜力。在一些历史古建和标志性建筑上,将首都特色的传统文化进行夜间视觉化,引入灯光雕塑理念,丰富文化表达。

  今年,市市政市容委将完成100基复合型路灯样杆示范应用并推广。今后,路灯将不仅用于夜景照明,还要身兼多能、一物多用。孙新军介绍说,全市90万根路灯,将有可能成为有WIFI热点和充电桩的复合灯杆。

  此外,今年还将继续推进零星路段、小微道路的路灯增建工作,消除道路照明“盲区”。重点解决二环内“有路无灯”的问题,保障大型居住区及周边道路照明水平。路灯的开闭时间也将更加人性化,如遇特殊天气,开闭灯时间会根据实际监测的照度进行实时调整,确保市民出行方便。

   明年实现1200万平方米“外埠供热

  据统计,2015年年底,全市年用气量达到146亿立方米,供热面积7.8亿平方米。孙新军介绍说,目前来看,燃气供应还是处于偏紧状态。“紧平衡、缺弹性、牵一发、动全身”。根据测算,到“十三五”末期,全市年用气量将达到180亿立方米,供热面积要达到9.48亿平方米。为减少空气污染,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还要进一步提高。

  为了缓解天然气用量压力,本市将积极开展外埠供热。据了解,“十二五”时期,本市已建成三河至通州跨省市热力主干线和两座调峰热源厂,河北三河热电厂向通州新城现状供热面积为1400万平方米。这是本市首个域外引热项目,对于改善本市空气质量,促进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十三五”时期,除了三河热电厂扩大供热规模,还将规划建设涿州至房山的跨省市供热项目,将涿州电厂的余热引至北京,供热规模为1200万平方米,预计2017年将实现供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