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品还定量供应 40年前上海如何保障春节餐桌

18.02.2018  09:12

  原标题:40年前的餐桌,透着各种的不易


图片说明:上海市第二商业局革命委员会的内部文件

  据《劳动报》报道,时间回溯到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春节,那时副食品还是定量供应。劳动报记者从上海档案馆找到了当时市第二商业局革命委员会的内部文件,文件显示春节副食品供应比上一年增加17种,总量近30种。文件中还列出了每种商品的供应标准、时间和总量统计。上海商业二局的老领导透露,当时很多商品都得辛辛苦苦从外地调来,才能确保上海春节的市场供应。

  上海商业二局的老局长告诉记者,当时列出的春节副食品供应目录及每户购买量,是根据上海的全市人口,结合商品的储备量计算出来的。为了保障供应,春节前是最忙碌的时节。

  “那时候猪肉基本都是从外地进来的,本地的郊区货供应量只占市场的20%,为了保证基本的供应,只能从各个地方去组织货源。”他回

  忆说,彼时,上海的制造业在全国领先,缝纫机、手表等驰名国内,于是商业局领导一行就拉着商品跑全国各地,和别的省市“以物换物”,这样才算是满足了上海的供应。“不仅如此,市面上还零星出现了像酱咸猪头这种花式商品,这在当时都是溢价从外省市调进来的。”据其透露,普通单品的价格都有财政补贴,而这类难觅的花式商品,价格也更高。

  上海市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沈家亮,1978年还是虹口三角地菜场的业务科长。他说,每家菜场的蔬菜囤货量是根据统计菜市场周围居民户数、企业数量等来测算的。彼时供应都是依据户口算,相较于平时,春节的供应也会根据相关的通知要求增加备货量。

  “作为销售单位,组织货源也并不容易。”沈家亮说,那时候靠着和杭州方面的联系,菜场才有机会去杭州拉货。

  在没有高速公路的1978年,汽车只能走颠簸的国道,上海距离杭州200多里路、来回需要花上10个小时。“一个礼拜去一趟,用大卡车拉回4吨货物。”他说,杭州距离上海近,蔬菜供应相对丰富,光靠上海的本地菜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到了杭州,有什么货就拉什么货,豇豆、茄子、青菜,每次都是拉回来满满一车。“那时每个区的副食品公司都有运输队专门负责拉货,拉回来的菜再通过自行车运输分销到各个菜场。

  据沈家亮透露,那时蔬菜不凭票,排队买菜基本是消费者每天都要做的事。到了春节前,上海西藏路桥的北市场、十六铺的南市场、江桥市场等货源都会堆得满满当当。除了芋艿、土豆、洋葱等外地来的客货,还有本地郊区自产的绿叶菜。

  到了1980年以后,菜场进货逐步放开,可以自己出去组织货源。“我们也拓展到蚌埠、南昌等地,供应量不断增加。老百姓买菜不仅有了更多选择,也渐渐不再需要排队了。”他回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