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每天新增23例肺癌 突变基因特点首次被找到

20.03.2016  10:14
上海每天新增23例肺癌 突变基因特点首次被找到 - 新浪上海
来源: n.sinaimg.cn

  不论在全球范围,还是在中国,肺癌已然成为癌症第一杀手。在中国,每年新增的肺癌发生率有60万人,同时还在呈不断上升趋势,预计到2025年,每年新增的病人将达到100万。根据上海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上海每天有129个新发癌症病人,其中肺癌为23人,死亡的肺癌病人占到所有肿瘤患者的四分之一。

   基因:亚洲肺腺癌基因突变特点首次发现

  肺癌发病的增加与人口老龄化、城市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环境污染化以及生活方式不良化有关。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受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共同影响。其中,基因变异是产生疾病的内因和基础。

  按照组织学分类,肺癌可分为两大类: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别占确诊肺癌病例的15%和85%。肺腺癌是最常见的NSCLC组织学类型,它大约占肺原发肿瘤的40%,较容易发生于女性及不抽烟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何建行教授说,过去三年他们做了一个亚洲大规模人群基因学的分析,发现了中国人基因突变的特点,鉴别出了肺腺癌的13个显著突变基因,包括最常见的突变基因TP53和一些新的突变靶基因如RHPN2、GLI3和MRC2。

  这一发现使针对基因的靶向治疗用药有了更精准的应对。比如说,过去人们普遍恐惧化疗,因为通常其有效率不太高,副作用又比较大。但进入靶向药物时代,一旦针对基因找出它相应的位点,这一有效率很可能从原来的30%上升到70%。

  基因谱的发现,并不仅仅在指导用药上有效,何建行表示,在患者做了诸如肿瘤切除的治疗后更能直接达到效果。譬如有一些基因突变导致的肺癌容易复发,而有些却不容易复发,对易复发类型将会采取辅助治疗,其他人群则不必“陪绑”治疗。“通过这一研究,我们把手术后不同人群分为容易复发、不容易复发,高、中、低风险等不同类型,最终起码三分之一的人群不需要做术后治疗,大大减轻了他们的痛苦和负担。”何建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