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法科人才的使命”上海财经大学第四届法科校友论坛举办

18.11.2018  19:01

11月17日上午,由上海财经大学校友会指导、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主办、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校友会承办的以“国际视野下法科人才的使命”为主题的第四届法科校友论坛在武川路校区英贤图书馆七楼活力岛成功举行。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郑少华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法学院校友会会长周杰普教授、法学院院长宋晓燕教授以及法学院校友、在校师生百余人出席论坛。法学院党委书记杨乐主持论坛开幕式。

校长助理郑少华教授致开幕辞,他首先向到场的校友嘉宾、师生表示感谢,同时从三个方面展开对学术共同体的探讨。一是学生、校友与学院、母校的关系,以学术作为纽带建立反馈机制,由校友积极参与反思在学院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由此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改革;二是校友如何更好地帮助学院进步,他表示最好的方法是常回家看看,学院举办的校友讲座、校友论坛等活动都是最直接的促进方式;三是学术关系需要维系。他认为学院与校友的关系一定要持续发展,学术共同体的延续主要在于学校、学院的不断努力。郑少华教授强调法学院应当富有包容精神、面向未来、持续努力。

受邀出席本届法科校友论坛的校友嘉宾分别是法学院1989级经济法本科校友、中商集团经济合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商全新(上海)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上海财经大学校友会新加坡分会会长刘红囡,1992级经济法本科、1996级法学硕士校友、杜邦公司资深法律顾问刘瑞芳,2013级在职法律硕士(J.M)校友、上海市金茂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施君,1993级国际经济法本科校友、上海勤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陆易,1993级国际经济法本科校友、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主审法官、四级高级法官龚麒天,1995级国际经济法本科、1999级法学硕士校友、北京市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高级合伙人黄敏,2001级法学本科、2005级法学硕士校友、京衡律师上海事务所副主任、高级合伙人邓学平。本次开放式论坛环节由法学院2008级法学硕士校友、华人文化集团(CMC Inc.)高级法务主管徐东林主持。八位优秀校友就“国际视野下法科人才的使命“这一主题分享从业经验,展开深入探讨,畅谈国际环境下法律人的发展现状。

主持人徐东林校友开启论题,他表示当前的国际格局、经济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孕育着机会。联系法学院近年开设的英美法证书班,他提到在优秀的师资和学生的前提下,校友所应当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积极作用。

邓学平校友以国际刑法领域为背景,简述个人经历。他谈及新加坡、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典型涉外刑事案件,结合国内热议的跨境假药销售话题,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发表了独到见解。同时,他肯定了母校上财法学院的国际化办学,认为国际化与各个细分领域的有效结合都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黄敏校友以使命感为核心提出三点: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境外企业家与律师的双重身份让他的使命感随事业生根发芽,从专业的契合、选择成为国际律师,到后来进行领域扩展、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法事务。他强调与同事沟通、开展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分析在职场中应当如何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他表示自己将以培养更多优秀的法律人才为己任。回忆往昔,黄敏校友对于母校表示由衷感谢。

陆易校友展开对人才培养的探讨。在上海律师协会职业律师主持面试的经历,带给她对于在校生寻找职业发展方向的见解。她关注“法科”实践的运用,并指出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从起步做到顶尖。同时表示工作需要专注,重点在于对事物的管理、对风险的把控;需要找到合适的资源、协调工作,强调国际事务沟通与协调的重要性。她还表示掌握法律知识的优势,在于能够在任何时间都要站在法律的角度。对于在校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困惑,陆易校友建议法学院学生认真思考自身职业规划并开始充分准备。

施君校友是在职校友的代表,结合自身多年致力于两岸法律服务市场的经历,他提出开放与融合发展的意见。他表示大陆律师打通台湾市场的意义一是在于两岸尚未签订相关合同,二是帮助台湾律师更好的发展职业。三是促进两岸律师的相互交流。他表示作为律师在两岸法律服务市场的贡献正是使命感所在。

龚麒天校友以使命为核心展开探讨,从什么是使命到为什么要有使命再到如何找到自己的使命,他深感使命难寻但永远不晚。同时总结出找到使命的八个字“兴趣、反思、坚持、升华”,并逐一进行阐述。结合自身作为一名知识产权法官的经历,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法官工作的意义和使命感必须是家国天下。最后,龚麒天校友对在校学生寄予希望,希望更多法科人才看到平凡工作的伟大意义,认识到它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刘瑞芳校友谈及国际化浪潮下法科人的生存,结合个人经历和与上财法学院之间的渊源,讲述自己多年在职场的打拼。她表示国际化浪潮下,更多能做的是应对。对于如何生存,她倡导学生活出自己,忘却标签。她深刻意识到这一代人作为法律铺路石的使命以及中国法治建设道路依然长远。最后,她希望在找到自己愿意去做的事、喜欢的事的同时,学生能够以法律为准绳,避免误入违法乱纪之路。

刘红囡校友结合个人发展经历与上财法学院学生复合型学习的优势,感受到上财的学习背景对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她表示与供应商的接触、市场的开拓带来许多磨练,为适应国际化发展的浪潮,她在新加坡开创企业,主营采购和咨询业务。最终选择将业务主场转回上海,从事线上线下分销的板块。在分享职业发展路径和生涯的同时,她强调多年来校友之间的互相依靠和支持,深厚的校友会情结让她非常乐意为学校贡献力量,也希望随着新加坡校友会的成立,帮助校友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嘉宾们的精彩发言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和思考,在互动环节中,对于同学们提到的如何应对外界干扰因素并找到自己的内心所想的问题,陆易校友认为,好的法律专业功底结合学有余力的财务课程、以法律为主线,其他兴趣作为补助扩充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黄敏校友补充谈到学习的过程中细节问题的重要性,强调只要聚焦一个方向终会有所收获,有所成就。陆易校友在回答法学院一位想要从事税务律师方向的研究生提出的问题中同样指出,在校生应当选择“法律+其他学科”的跨界综合性学习方式。

开放式论坛结束后,校统战部部长、法学院校友会会长周杰普教授进行讲话。她总结了往期三届校友论坛的主题,并发表对历届论题选题的看法。周杰普教授以“情怀”高度概括了校友的贡献精神,并如数家珍逐一回忆对八位校友的过往校园记忆。最后,她对受邀出席的校友嘉宾、积极参与论坛的在座校友和法学院师生表示感谢。在祝贺论坛圆满成功之时,周会长也希望未来大家能够为法律事业贡献更多力量,践行法律人的使命。

最后,法学院院长宋晓燕教授以感谢为主题致闭幕辞,她表示首先要感谢校友对学院发展的认可。她认为校友自身的发展、在各行各业的风采展示都是对法学院发展的认可和肯定。同时,在校友的真知灼见中所体现出的对学院职业发展、卓越人才成长、职业规划的建议,都能够有效帮助学院工作更好地开展。第二是感谢传承。通过优秀校友的经验分享,传递给在校生的人生道理是学会从善如流,学会去思考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通过思维训练在广阔的世界不断探索。她鼓励学生培养“专业性、使命感、执着的精神、自信心”的四大能力,共同努力并见证法学院的成长。本届法科校友论坛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落下帷幕。

(供稿:范紫菡 供图:王颖  编审:王雅静 收稿日期:2018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