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业是在APP上做的 多种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01.09.2016  14:04

  “总算赶在开学前把作业上传到APP上了!”记者发现,这个暑假,不少中小学生的暑假作业是通过APP布置的。学校老师认为,相比于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功能多元的APP能用多种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且方便老师直观有效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家长:今年破天荒不赶作业了

  佳佳是浦东新区的一名四年级学生,今年暑假,英语作业有一半是要通过APP软件完成的,佳佳妈根据老师的要求,下载了“一起作业”、“乐英语”等几个作业软件APP。“我觉得在APP上做作业不错,软件播放单词读音,学生跟读并录音,系统会根据学生上传的录音实时评分,系统评分完毕后,老师端和家长端可以通过微信收到孩子的分数、在班级内的排名、班级平均分等数据,很直观。而且题目也有趣味性,老师也节省了批改的时间。

  徐汇区的娜娜妈下载了“速算盒子”这款数学类APP,“老师每天都会出一些计算题,让孩子用闯关的形式来做题,孩子觉得很有意思,学习热情也比较高。

  记者发现,用APP辅助暑假作业后,不少孩子以往常见的“假期尾声赶作业”现象少了。

  “以前都是书面作业,孩子经常玩起来就忘了做,而且家长也不清楚具体有哪些作业,到假期最后几天拼命赶,有时大人还要帮着做。”佳佳妈介绍,用APP之后,不仅作业量一目了然,而且形式也更多元,每天能安排进度,孩子今年破天荒地不用赶作业了。

  记者发现,和传统的书面作业不同,APP也直接推动了学习形式的多元化,不仅仅局限在学科类学习上。比如曹光彪小学就研发了颇有特色的博物馆课程APP,孩子们根据互动内容,完成一幅雕塑作品后拍照上传,同学和家长们都可以在APP上进行点评和点赞。

  不过,APP在方便师生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家长的担忧。

  “APP的画面鲜艳,互动性也强,孩子有很大的学习兴趣,但因为有些APP需要直接在手机或者平板上面操作,孩子的视力会不会受影响呢?”家住虹口的凯凯妈有点担心,因为英语、数学都安排了APP软件作业,即便交替进行也差不多每天都需要用到手机操作,担心会影响孩子视力。

  佳佳妈则选择让孩子先在纸上写下答案,然后她再帮孩子一个个输进APP里。

  还有家长反映,不少祖辈不熟悉APP的使用。悦悦是普陀区的一名二年级小学生,大半个暑假悦悦都是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爷爷奶奶不会操作微信,手机型号也比较旧,没法安装APP。无奈之下,悦悦妈只得向老师申请“暂缓”完成,等悦悦回上海后,再紧急补作业。

  此外,部分APP的功能也有值得改进之处。凯凯妈举例,比如某款英语作业APP里要求读的单词是机器识别,对口音要求非常高,凯凯口音稍微不标准就只能得1颗星,“孩子英语学习还在入门阶段,口音不标准也是可以理解的,过于严格的机器识别要求可能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老师:布置作业并非“一刀切

  那么,为什么老师们会采用APP手段辅助作业教学呢?

  曹光彪小学语文老师平丽娜介绍,相比于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功能多元的APP确实能用多种学习内容激发孩子的兴趣,而且方便老师直观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平丽娜还表示:“用APP作业并不像有些家长认为的,纯粹是为了减轻老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事实上,老师们除了上课和批改原有的作业外,还要在APP上逐一审阅学生们的作业,并且进行分析、点评,和家长进行交流,其实经常会占用老师休息时间。”她介绍,用APP布置作业的形式也并非“一刀切”,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灵活调整。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