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申城“蛙人”的世界 站在池底犹如进入棺材[图]

25.08.2014  11:54

在低矮狭小的管道里清理污泥,宋建军只能弓着腰,几乎手脚并用。

  据《新闻晨报》报道,城市漂亮的景观,总是令人迷醉。如果能透视的话,地下会呈现另一番景象,那是错综、幽暗的市政排水系统,有人喻之城市的“肠道”。一旦地下出现“肠梗阻”,无疑要污水横溢、水漫路面。然而,有一群“地下工作者”默默辛劳,如清道夫般疏导城市的“肠道”,做着并不迷人也难以明见的努力。

  他们就是城市地下“蛙人”。他们穿着厚重密闭的潜水服,钻入狭小黑暗的污水管道,呼吸着臭味难忍的气体,用双手清理着城市管道最脏的污泥。

  今年夏天,记者就随同市政管网潜水员宋建军一起体验“蛙人”,并用镜头记录下其工作和生活场景。宋建军老家江苏溧阳盛出潜水员,他从事地下市政管道潜水作业22年,清理过无数的污水管道。潜水工作属高危行业,要求极严,上海目前具备这种潜水资质的专业作业人员仅120多名。
  
   【体验:道路下水道堵塞疏通】

  重装潜水服达80多公斤
  
  潜入黑暗的地下管道清理污泥,是高度危险,但对“蛙人”来说,万难不能辞。8月18日,由于连日暴雨造成华泾路下水道堵塞。水务局排水处应急抢险队伍,宋建军他们接到任务马上进行义务抢险,冒雨赶到现场。

  一路人员迅速打开窨井盖排气通风,另一组打开重装潜水设备,赶快帮宋建军套上潜水衣,肩上套金属垫圈、拧紧潜水服密封圈、手腕扎上防水带,然后戴上金属头套,接通氧气阀,系上安全绳索。临下井时,宋建军再次认真检查对讲机、氧气阀、空气软管等,“下井前准备工作不可半点马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穿戴好这些行头就不易,重装潜水服重达80公斤,潜水头套也不轻,脚踏的是铜质鞋,脖子上挂的铅饼还有30斤重。由于独立地下作业,潜水员必须具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遇到卡在管道、维持生命的皮管被绕住、潜水服被异物刮破漏气或进水、气阀失控等各种突发状况,要及时冷静应对。宋建军说:“在地下最为担心的是气阀门失控,过分充气将人员吹成气球,而断气会造成窒息危及生命。

  窨井口径60厘米左右,宋建军几乎是“挤进”窨井口。随着污泥和堵塞物一桶一桶运出,堵塞成功清除。

  当宋建军完成工作,站在记者面前时,无形中觉得他很高大,比身高的1米74高很多……
  
   【体验:下立交管道清理】

  手脚并用在管道清污
  
  许多人不一定知道,城市道路下立交很便捷,但也容易成为汛期的“积水池”,因此下立交地下有配套的排水泵站和横竖交错的管道系统,汛期来临时,泵站都要开足马力排水,以排除路面的积水。

  “我们清理下立交的管道只能在晚间作业,以减少对下立交施工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8月15日,晚9时,当天的任务是清理衡山路下立交泵站管道内杂物和污泥。宋建军穿着密封的潜水服、戴上防毒面具还有头顶灯,身上牵着一根手指粗的绳索,几乎是手脚并用地钻入狭小的主管道深处,数十米的管道全靠顶灯照明。

  泵站排水主管箱函的高度大的不足一两米,侧管道只有40厘米。狭小的管道给清理污泥带来麻烦,无法使用清污工具,只得用手一点点将沉淀的污泥和废弃物挖出放入小铁捅,然后,盛满铁捅,放置在一个圆形铁框架,洞口人员用绳索牵出铁框架,将污泥“拉出”管道。这跟挖煤巷道运输类似,聚沙成塔大概就这意味。当地面堆起数十公斤污泥杂物,你就会知道时间已过去很久。
  
   【体验:排水泵站沉淀池清污】

  站在池底犹如进入棺材
  
  城市排水泵站机房下,都有个巨大的污泥沉淀池,以过滤排水中污物和生活废弃杂物,由于大量的污泥和杂物时常堵塞在排水出口,需要及时清除。这正是宋建军的一项主要清理作业。

  7月9日,在龙水南路泵站,记者像宋建军一样穿上胶质密封浅装潜水服,戴上防毒面具,下到近20多米深的沉淀池。站在池底,四周黑漆漆的,寒气逼人,有些恐怖,宛如进到巨大的棺材里。尽管前期安装了两台大型通风设备排出废气,但还是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冲着鼻腔袭来。脚下污泥包围,最深处有1.5米深,步履维艰。

  宋建军说,“沉淀池里最危险的是硫化氢中毒,由于各种杂物、污泥发酵后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很容易中毒,所以清理沉淀池必须戴上防毒面具,每次作业20分钟就要返回地面休息”。只见他用高压水枪冲洗沉淀池的污泥,稀释沉淀污泥后用抽水泵抽出污泥,最后清除悬挂在排水口铁栅栏上一些生活用品、塑料袋等杂物,装入吊桶吊运到地面。这样的操作周而复始。清理一次沉淀池,一般需半个多月。

  20分钟后,宋建军第一轮清理完毕,向地面发出信息,爬上晃动的梯子回到地面。记者也随同钻出狭小的窨井,瞬间犹如回到人间,赶快大口呼吸新鲜的空气。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脱下潜水服,此时,我已汗流浃背,全身是汗,仿佛刚从水池中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