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过程中的体力活动与健康”国际会议在交大举行[图]

17.11.2015  15:32

2015年11月10日至11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与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共同主办的“生命过程中的体力活动与健康”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光明体育场举行。16位来自美国、英国、德国、丹麦、芬兰、匈牙利等国的运动促进健康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出席,100余位来自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郑州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四川医科大学、南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国内27所院校、研究单位及企业的专家与学者参加。与会人员紧紧围绕“运动是良医,还是什么”的运动与健康的国际前沿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运动健康工程中心主任程蜀琳主持。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副所长祝莉介绍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的研究者们在运动健康领域所开展的各项研究,特别指出国内外的交流合作对于促进国内运动健康研究发展十分重要,并对本次会议可能激发的研究灵感提出了展望。  

上海交大体育系主任陈作松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交大在运动与健康领域所取得的成绩。 

本次国际研讨会共收到海内外来稿70余篇,评审后收录摘要55篇。本次会议形式新颖,特别设置了“debate”环节,第一天主要围绕“运动是良医,还是什么”进行辩论,最后大家达成共识“运动不仅仅(不完全)是良医”。在第二天的答辩中,各位专家围绕什么运动形式最合适提升我们的健康进行辩论,最终大家认为“针对不同生活情况和不同年龄制定不同强度和方式的运动处方,特别是对有慢性代谢病的人群运动时需要科学指导及医务监督。在有指导的情况下科学锻炼少动比不动好,保持运动比少动好”。最后所有的专家都认为,目前最关键和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激励不运动的人参与运动并形成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本次会议间隙还穿插进行了中国传统运动锻炼,践行会议所倡导的运动促进健康的理念,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赞赏。 

据悉,上海交通大学运动健康工程中心对接国家“人口健康”战略,以师生体质健康为主线,从运动促进健康的视角,利用交大医学、生物、工科和管理学科的优势,采用云技术和大数据概念搭建运动促进健康服务平台,聚集和培养优秀运动与健康促进科技人才,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建立具有国际科研水平和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开放型公共技术平台与创新基地。本次会议也是上海交通大学运动健康工程中心倡议的“生命过程中的体力活动与健康”的首次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