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新建住宅配套车位有望大幅提高 新标准下月实施

07.08.2014  10:08

  家住四平路2100弄的陈小姐平时开私家车上下班,但每逢周末出门却宁可打车,原因很简单,小区车位少,周末只要开车出去,回来就别想找到地方停车。

  因为设置标准跟不上私家车保有量的增速,居民小区停车位紧张,眼下已成为申城不少小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市交管部门日前出台新版《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将从9月1日起实施。据悉,新《标准》大幅提高住宅配套停车位的标准,今后小区“停车难”问题或许将得到部分缓解。

  幼儿园中小学要划“临时停车区

  据市交通委交通设施处工作人员梁华军介绍,《标准》针对的不是公共停车场,而是住宅楼、办公楼、医院、学校等新建或改扩建项目的配套停车场。新《标准》将上海分成I、II、III三个区域,I区除了内环以内,还加上世博园地区和徐家汇、五角场、真如等几个城市副中心;II区包括内外环间,虹桥枢纽、国际旅游度假区,以及松江、嘉定等郊区新城;其他区域归入III区。

  记者对比发现,新《标准》大幅提高了住宅配套停车位的标准。以建筑面积小于90平方米的小户型商品房为例,根据新《标准》,如果位于I区,每户要配至少0.8个车位,在II区起码配0.9个车位,在III区不能少于1个车位。而在旧《标准》中,小户型在“内环以内”的最低配置标准仅为每户0.3个车位。

  此外,新《标准》收窄了写字楼的配套标准。梁华军说:“旧《标准》只有写字楼配套停车位的下限,内环以内每百平方米不少于0.6个、内环以外每百平方米不少于1个。”制定新《标准》时,考虑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为了引导上班族少开私家车,规定I区写字楼配套停车位每百平方米不能少于0.6个,但也不能超过0.7个。

  新《标准》还提出一项新的控制要求:幼儿园和中小学要划出部分“临时停车区”,供早晚高峰接送学生的家长使用。以小学为例,根据所在区域的不同,每百名在校生分别对应1.5个至1.8个不等的临时停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