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山医院第5位器官捐献者张达权: “等待是很煎熬的,我们能多救一个人也是好的”

01.11.2016  12:41

10月21日,张达权先生在华山医院手术室捐献了肝脏、肾脏和角膜,3名病人因此而获救,2名病人因此而重获光明,5个家庭重享天伦之乐。

来自四川的张达权先生今年50岁,在上海已经工作了20多年,跟着工程队辗转在各个工地。10月20日凌晨突发脑出血,被亲友紧急送往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经过紧急诊治,因症状严重、进展迅速,医生判定张先生没有手术机会,并且病情已经不可逆。试着与亲属谈起器官捐献,亲属表示可以考虑,但要问问远在四川老家的张先生爱人。

事情太突然,接到电话的张先生爱人只是痛哭。但是一个多小时后,她又打回电话,表示同意捐献。因为她从电视里知道,器官捐献是可以救人的,那些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如果等不到器官就是在等死,那是多么煎熬的人生啊!她把她的想法打电话告诉了正从深圳往上海赶的儿子和正在成都上大学的女儿。

今年26岁的儿子小张是名退伍军人,共产党员,退伍后在深圳一家工厂工作,非常赞同母亲的决定,上大二的女儿也非常赞同。20日下午,小张赶到了五院。得到五院医生通知的华山医院OPO协调员蔡国玮老师与小张的沟通非常顺利。

当天晚上,张先生转到华山医院中心ICU,在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教授、医务处处长王惠英教授和OPO秘书长张明副教授的统一指挥下,相关专家和工作人员迅速到位,彻夜守在医院。经过院内、院外专家脑死亡评定,器官捐献文件签署,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等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后,21日清晨5点30分,张先生的心电图呈一直线,医生和亲属鞠躬向张先生致敬和告别,器官获取手术随即展开。

生活对于这个四口之家很艰难,父子分别在上海和深圳打工,母亲在老家务农,女儿上大学,只是在逢年过节才能团聚。但即使这样,也不能改变他们的善良和乐善好施,比他们更艰难的五保户每逢他们回家总能得到他们的关心和慰问。“虽然母亲读书不多,但却非常明事理,心底善良,对别人的病痛感同身受。我们都知道,那些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实际上就是在等死,那是非常难受的啊!如果我们能多救一个人,那也是好的。”问起小张在捐献父亲器官时有没有犹豫,他这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