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2016年华山医院第4位器官捐献者凌云先生

30.08.2016  12:34

眼看着快要到9月1日开学的日子了,所有的手续都办好了,徐心菊盘算着等女儿上幼儿园,自己就可以重新出去找一份工作,紧巴巴的日子就可以慢慢地好起来,心里就充满着憧憬。

来自安徽的徐心菊5年前和比她大11岁的凌云组成了小家庭,凌云是个司机,在上海巴士第三公共交通有限公司14车队开夜宵车。有了可爱的女儿后,徐心菊就辞职在家照顾女儿,日子虽然清贫,但夫妻恩爱,小日子也过得甜甜蜜蜜。8月21日,早早起床为母女俩准备早餐的凌云突然不省人事,徐心菊慌忙叫了120,把凌云送到了利群医院。

在利群医院,医生经过一番检查,诊断为脑出血,而且出血量很大。如果考虑手术治疗,就需要转院,因为利群医院没有这个手术条件。在和家人商量后,徐心菊决定把老公转到华山医院。中午,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凌云被救护车送到了华山医院,直接进了抢救室。

8月22日上午,医生判定,经过昼夜抢救却始终依靠呼吸机和升压药维持生命体征的凌云病情已不可逆,华山OPO小组开始介入。器官捐献协调员蔡国玮老师和张明副教授找徐心菊谈起器官捐献救人的事,心如乱麻的徐心菊担心自己老母亲和婆婆身体承受不住,下不了这个决心。在待自己如女儿的过房妈妈和凌云的两位姑妈的开导下,徐心菊听进了蔡老师和张医生的那句话:“与其最后烧成一把灰,不如用来救别人。”因伤心过度而虚脱的婆婆也在接受治疗时同意徐心菊的决定,全权委托自己的小儿子,对徐心菊说:“你决定就是了。”一早就赶到华山医院抢救室探望的巴士车队领导也非常鼓励器官捐献:“这也是做善事,是生命的延续啊!”徐心菊和凌云的母亲(委托自己的小儿子)在器官捐献文件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院内、院外专家脑死亡鉴定,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在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后,凌云被推进了手术室。下午4点29分,凌云的心电图呈一直线。

最终,凌云捐献了肝脏、2个肾脏和2个角膜。一台肝移植和两台肾移植手术连夜完成,两台角膜移植手术也在23日上午完成。

年幼的女儿还不知道死亡的含义,但她知道爸爸死了,不会再往她的易拉罐里放硬币了。徐心菊说,她慢慢地会告诉女儿,爸爸是个好人,一生平凡,却在最后成就了大义,改变了5个人的人生,也让5个家庭改变命运。她感谢过房妈妈,她其实只是徐心菊以前的同事,在她工作被辞退、在上海举目无亲的时候收留了她,宁可自己打地铺,也让她住在自己家里,凌云病倒后一直陪伴在身边;她感谢凌云的两位姑妈在得知消息后放下一切赶来,支撑她做出捐献决定;她感谢巴士公司的领导对她的关心;感谢华山医院的医生及时抢救,一忙完手上的工作就来开导她,在凌云生命的最后做出最好的安排;她祝愿那5位不相识的病人健康幸福,家庭美满。凌云的姑妈说,她们看到过关于器官捐献挽救病人的故事,看到过前不久播放的电视片《人间世》,她们觉得这是一件好事,自己也会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