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伯克的语言观——外国语学院“重建巴别塔”系列讲座之教授讲坛第九讲

29.10.2015  18:04

10月23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修辞批评研究中心主任邓志勇教授做了一场题为 “Burke’s view of language and “four master tropes” and its deconstructive implication”的学术讲座,拉开了2015年外国语学院“重建巴别塔”系列讲座之教授讲坛的序幕。大家在邓老师的讲座中聆听被誉为“当代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泰斗伯克的语言哲学观及其辞格观。

首先,邓教授扼要介绍了伯克的新修辞学及其哲学基础,让我们体会到修辞学与哲学及语言学的紧密联系。然后,他阐释了伯克的语言观:戏剧主义,伯克的理论贡献之一就是用“戏剧主义”来论述人类动机,并且用“使用符号的动物,否定的发明者”来描述人性。接着,邓老师抛了问题:“When in Rome, do as....” 答案一定是 “ do as the Romans do” 吗?我们带着疑问和兴趣接着聆听讲座的另一核心内容,即伯克解构的辞格途径:关于四个主要词格的理论。伯克的四个词格分别是隐喻、转喻、提喻和反语。邓教授解释说,伯克用这四个辞格,目的不是考察它们纯粹的辞格用法,而是它们对“真理”、知识及社会现实的建构作用。伯克思想博大精深,邓教授举了很多生动形象的例子阐释了他的诸多重要概念,例如“职业心理”,“不协调而获视角”,“训练出来的无能”、“术语屏”等等。讲座现场气氛活跃,接近尾声时师生提出问题,邓教授一一予以解答。

此次讲座持续两小时,邓教授用流利的英语、风趣的例子向大家呈现了伯克深邃的语言哲学思想,培养了大家洞察“真理”、知识和社会现实的能力,这启迪我们“When in Rome, do as the Chinese do.”也是可以的。在探索真理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