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传真]上海交通大学恩施州民族文化探访之旅[图]

29.08.2017  23:33

2017年8月10日,由7名学生组成的上海交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抵达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并开展了以恩施州博物馆、中国土家族文化博物馆、女儿城、土苗部落为主要调研对象的暑期社会实践。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廖瑜同学担任该团队队长,带领团队开展实践活动。

8月10号上午十点,团队抵达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正式开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首先参观了该博物馆的各个展厅,并认真听讲解员的讲解,了解到恩施土家文化在恩施的历史起源、发展演变以及土家文化现状,感叹恩施土家文化源远流长、文明璀璨及其历史传承。无论是丧葬习俗、七孔子崖葬,还是西兰卡普、土法榨油;无论是傩文化、石刻文化,还是色彩艳丽、造型独特的土家服饰,都体现出土家文明特有的魅力。

其中,最令团队赞叹的是土家族特有的西兰卡普。西兰卡普,土家语,汉译“土花铺盖”,是土家族民间的家庭手工织锦。它是在木制斜腰织机上用红、蓝、青三色为经线,自由选择各种棉线。泗县做纬线,具有色彩艳丽、图案清晰、质地坚韧、经久耐用等特点。西兰卡普图案题材广泛,内容涵盖土家生活的方方面面。“溪州女儿最聪明,丝挑锦被最有名。四十八勾不为巧,八团芍药花盈盈”,足见西兰卡普的精美。

8月11号上午十点,团队来到位于恩施市七里坪的女儿城。作为全国第八个人造古镇,土家女儿城合理且精心谋划了整体建筑风格,仿古与土家吊脚楼相结合,完美体现了土家族的民风民俗。在这里,团队成员们体验了将碗摔破,以泯恩仇,显示度量浩气的摔碗酒,观看了起源扑朔却独具特色的土家摆手舞,参与了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的土家女儿会,了解了土家族特有的哭嫁风俗,更是在热心的叔叔帮助下,体验了“人力推磨”。队员们不禁感叹,土家风俗原来如此丰富而迷人,这是土家人共同的财富。

8月12号上午,实践团队来到恩施州地方戏传承表演基地和恩施州硒茶博物馆。恩施州地方戏曲民族特色鲜明,种类多样,其中以柳子戏、傩戏、灯戏、堂戏、南戏最为出名,是恩施州民族文化的一张名片。作为中国硒都的恩施,土家人在制作硒茶上也独具特色,硒茶文化也是恩施土家文化的一大部分。

经过3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的收获。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对恩施州的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增强了作为土家儿女的自豪感,强化了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