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声音]传承创新传统文化 建设好家风(等5则)

09.03.2016  16:03

[编者按] 大学是社会的智库。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民生等各个领域建言献策,独到见解和精彩论断不时见诸媒体。交大新闻网专门开辟“一周声音”专栏,摘发部分专家学者在媒体上的“交大声音”,展示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传承等方面的见解、思想、精神,向专家学者对提升国家和社会软实力作出的贡献表示敬意。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刘士林教授:传承创新传统文化 建设好家风

家训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但近年来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传统的农业文明衰退,传统文化衰弱,家风家训渐渐被淡化了,被遗忘了。由此导致一系列问题,比如青少年只懂得西方文化和礼仪,对我们老祖宗留的东西,特别是对中原大地留下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家庭教育文化淡化了,这不是一件好事情。从小有什么样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能改变生命的本性。家风家训的意义也在这里。一个孩子并不是天生的好人或者坏人,他从小的时候生活环境和家庭环境对他影响巨大,他结触什么样的精神食粮、伦理观念、行为方式,会深深地影响他一生,他以后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新华网 2016.3.1)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史占中教授:上海互联网+政策落地

《上海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明确地指出了互联网在三个方面的具体应用,消费端的互联网、生产服务端的互联网,以及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端的互联网,这三个方面的提出,充分利用了上海三大传统优势,居民消费能力强,高端制造和金融服务业优势强劲,以及上海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领先经验。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有助于实现产业的升级转型,也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可以提高传统行业的内部沟通效率,例如供应链管理,销售渠道管理,产品和服务管理等;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复制能力,可以大幅度降低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成本;第三,互联网将重构产业形态,给用户创造新的价值。(人民网 2016.3.1)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陈有西教授:出租车业不再是“香饽饽

目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出租车未取得营运资格不得上路载客,因此出租车的运营指标就成为稀缺资源。每年从政府拍卖出去的拍照也是水涨船高。原来拍卖是十万元一台,后来到三十万元后来到五十万元,因为大家都抢着要这个指标,大家都在抢,虚假地把市场推高,推高以后他必须要从消费者头上去收回,要从出租车司机头上去收回。要想解决出租车的高额份子钱,就要从源头上进行解决。(金陵热线 2016.3.1)    

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张志刚副教授:众创空间亟待升级

我们可以把互联网产业看作润滑剂和放大镜,但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还是实体经济,真正的创新不仅是在流通环节创新,而且要在产品源头创新。过去一段时间移动互联网领域兴起的创业热潮,吸引了大量的资本,但这个领域不产生推动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动力,这次鼓励在高新技术、生物制药等领域去建设众创空间,是把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投向新技术,并把这些技术转化到产业里面去。(中国青年报 2016.3.4)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动力电池材料研究所孔向阳教授:石墨烯应用如何破解“梗阻

严格意义上的石墨烯是单层碳六元环结构,但目前工业上成吨生产的号称石墨烯的碳类产品达不到这样的要求。这些只是碳产品升级版,像“工业味精”,用在导电剂等领域,真正的石墨烯目前还在技术研究阶段。虽然对发展石墨烯产业乐见其成,但要保持相对冷静,不能跟风,不简单套概念,要实现规范化、有序化发展。首先要对石墨烯有严格定义,把各类碳产品分类,高附加值的各种碳类产品,只要适合市场需求,都值得深度研发,但不一定要叫石墨烯。(华西都市报 2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