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之有道:优秀青年讲述奋斗经历,分享科研感悟

04.11.2014  12:52
      10月31日下午,由研究生院、校团委、研究生会主办的“研之有道”优秀青年成长成才报告会在奉贤校区图文信息中心辅楼敬贤堂举行。报告会邀请了药学院李剑教授、机动学院博士后杨雪晶、化工学院博士生冯翔以及材料学院博士生李宇航4位嘉宾讲述自身的奋斗经历,分享科研感悟。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林嘉平、奉贤校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王海明、教务处副处长沈文君、后勤保障处孙荣林、学工部副部长储琰、校团委副书记胡兵以及学生代表共同出席此次报告会。报告会由校研究生会主席高梁主持。  
图片说明: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林嘉平教授致辞
 
图片说明:报告会现场
        林嘉平介绍了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况,以及近两年来我校研究生在学术科研上取得的成绩。对于举办此次“研之有道”活动的初衷,林嘉平认为,把这些优秀的青年请到奉贤校区,是希望他们的学习和科研历程可以启发同学们的思考和对未来规划的展望。同时,他希望同学们要关注我校研究生教育,并鼓励有志青年勤奋学习,积极投入到科研事业中。  
图片说明:报告会演讲嘉宾
        李剑教授用自己“曲折”的求学经历证明了“兴趣是学好专业的前提,信念是实现梦想的保证”,同时还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以及其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他说,选择科研工作就像新药研发一样很难,需要勇气和信念,但总要有人去挑战;杨雪晶讲述了她在华理十年的经历与感悟,从粉煤灰资源化到超分子化学、从旋流器到废催化剂处理……,执着与坚持让她最终在一个又一个领域中取得突破。在她看来,“敢于否定、勇于坚持、分解目标、寻找伙伴、拓展手段、不忘初心”便是做好科研工作的秘诀;“面对分岔路口该怎么走?我为什么选择读研?”冯翔一上来就点名了这两个困扰不少本科学生的问题,他用切身经历与收获向大家讲述“读研是无悔的选择”。同时,他也用通俗幽默的方式向大家科普了自己在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李宇航从科研之路、学术交流、竞赛获奖等方面介绍了自己的经历。他认为,无论是学习还是科研工作都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道理很多,但更重要的是坚持去做”,这无疑是他最想传达的精神内核。  
图片说明:嘉宾与学生交流互动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现场同学踊跃提问,几位嘉宾针对同学们各自的疑问,逐一答疑解惑。“今天的交流会让我倍受鼓舞、收获很大,坚定了我投身科研的决心”,一位女生如此说道,“成长的道路不能缺少榜样的力量”。最后,报告会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据悉,此次报告会是我校校园文化的品牌活动——“秋韵节”的重要部分,而“研之有道”活动自今年4月启动至今,已经在徐汇校区举办4场,由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研究生分享学习方法与科研经历,传承发扬我校“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优秀品质。   ■嘉宾介绍       李剑教授、博士生导师、药学院药物科学系系主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10余项国家和省部课题。迄今已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有影响学术刊物;参编专著2部;申请发明专利26项(授权8项),其中1项有关抗艾滋病药物研发的新药专利(ZL200610170024.7)已经转让给上海医药集团;当前的研究主要聚焦抗肿瘤和抗感染创新药物开发。

      杨雪晶现为机动学院博士后,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第十七届研究生论文年会特等奖等荣誉及称号,至今已在国际S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篇,影响因子总和接近30,其中以第一作者在JACS期刊发表论文,研究方向为新型纳米材料在微量有机污染物治理水污和检测中的应用,重点关注活性氧物种的化学调控与工程应用。

      李宇航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杨化桂教授,曾获中国大学生新材料创新设计大赛博士组特等奖、2013年“大学生年度人物”、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第十七届研究生论文年会特等奖等荣誉及称号;至今已在国际S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篇,影响因子总和接近60,其中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论文。         冯翔化工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周兴贵教授,曾获“上汽教育杯”上海市发明创新竞赛一等奖、上海市百万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提名奖、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及称号;至今已在国际SCI收录期间发表学术论文4篇,影响因子总和接近20,申请专利5项;曾参与“丙烯直接气相环氧化制备环氧丙烷催化剂开发”的项目,首次发现传统催化剂失活原因,解决了困扰国内外工业界的重大难题,并设计出适合工业化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