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百万居民试点签约“1+1+1” 三级医院等门诊预约号源将有50%优先开放

27.12.2016  12:01

  12月26日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消息,目前家庭医生制度签约居民已达1027万人。为让居民选择“1+1+1”(1家三级医院、1家二级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组合服务,申城二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将加大对社区的支撑,提出“两个50%”,即将三级医院包括知名专家在内的门诊预约号源的50%、预约开放前的50%时段内,优先向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开放。

  此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推出“1+1+1”签约服务组合试点,目前全市试点社区共签约居民100万人,现阶段平均每天仍以8000至10000人的数量在增长。试点社区共为签约居民开具延伸处方超过10万张(金额超过2000万元)。从今年统计来看,签约居民中,80%左右的门诊发生在“1+1+1”内,70%在社区,60%在全科医生签约所在社区。随着时间推移,社区就诊比例还会逐步提高;二、三级医院就诊比例将逐步下降。

  薪酬职称将向家庭医生倾斜

  据悉,目前全市共有全科医生6000人,2.45名/万人口,已实现国家2020年规划目标;但从国际大都市对健康管理需求来看,仍存一定缺口,缺口可达5000人,缺口比例接近50%。为让更多市民享有家庭医生服务,本市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依据区域卫生规划,抓好全科等短缺学科布局,着力补上短板。本市依托健康医学院等抓好全科医学生源头培养,并将全科医生培养纳入住院医师规培。2010年以来累计招录2000余人,900余人完成培训后全部下沉社区。本市力争通过5年—10年时间,充实基层全科医生力量,同时推进符合社区卫生服务特点的薪酬制度改革,在分配上重点向家庭医生倾斜,提高社区高级职称比例(从3%—5%提升至5%—10%),评审中适度放宽学历、科研项目等条件,强化具有社区特点的技能、业绩考核,让全科医生职业发展更有盼头。

  逐年扩大儿科专业招生规模

  发布会同时透露,针对全面两孩政策放开后带来的儿科、产科资源紧缺,本市出台《上海市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专项规划(2016—2020年)》。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必须提供儿科门诊服务,三级综合医院、承担区域医疗中心职能的二级综合医院,应提供急诊服务并设立儿科床位。目前,全市儿科床位已达4000张;三级产科专科医院则不断挖潜扩能、增扩床位,当下可容纳年分娩量30万余人次,能应对可能出现的生育堆积。改善儿科医生现有收入待遇。针对儿科医生不足问题,交大医学院儿科专业招生规模从45人增至60人,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医学院今年开始招收儿科专业,预计每年新增100人。今后,本市还将通过全国招聘、延迟退休年龄等方式,努力保证有足够儿科医生提供服务。

  副市长翁铁慧参加发布会。

上海隆重表彰五“十佳”优秀医务工作者庆祝首个“中国医师节”
  广大医务人员为保障2400多万上海市民身体健康和上海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人均期望寿命从72.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