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生活新时尚 去商场看场话剧可好?

26.07.2015  12:27

去商场吃饭购物看电影,大家都习以为常了,那去商场看话剧,您想过吗?据说,未来两年全市要新建和改造近40家剧场,而其中有三分之一,都将建在商场中。 上剧场”开幕在即


美罗城的原址是徐汇剧场,原来的徐汇工人文化宫。 ”——上海美罗城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副经理陈继勇

在徐家汇美罗城五楼,一张台湾著名导演赖声川的巨幅照片十分醒目,这里就是今年12月份将启用的“上剧场”,拥有700个座位。这也是赖声川作品在上海的一座专属剧场,今后,《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等经典名作都有望在这里献演,每年演出场次将达到 260场 ,徐家汇商圈没有剧场的现状就此改变。

40家剧场

此外,位于长宁区天山路、威宁路的缤谷广场二期中,三个剧场和电影院也在同步建造;

普陀区的环球港与美国百老汇合作剧场、万达演艺院线配套的剧场也都已筹划上马;

包括年底修缮完工的美琪大戏院等,未来两年,上海新建、改建的剧场将达近 40家 剧院。

130家

据了解,目前上海的剧场数量在130家左右。

从上海的人口来讲,和伦敦西区、纽约百老汇来比较,上海的剧场还并不算多,但是它的结构和剧目还是要进行调整。如何能够更多地增加五六十个小剧场,这也是我们努力和探索的方向,今后如果演出剧目和演出剧场能够结合起来,这样的话更符合艺术发展规律”——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张余。

有效剧场”稀缺

但很多剧场尤其市郊老旧剧场利用率不高,甚至是闲置状态。而市中心常年有演出的剧场在40家左右,其中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话剧艺术中心等热门剧场,常年处于过度饱和状态,往往要提前一年预定场次。

大剧场难衬小剧目

此外,上海剧场建设以各区单独规划为主,难以形成完整的剧场圈,而且以大中型剧场为主,目前200座以下的小剧场只有11家,一些本应该在小剧场演出的戏,勉强找到热门大剧场演出,效果并不理想。

探索“专卖式剧场

上海大多数剧场管理还处于商铺模式,等着出租给剧团和演出公司,绝大多数演出都是只演两三场,很难做到长期驻演。未来,随着剧场数量的增加,更需要走专卖式剧场模式,让每个剧场都有各自的特色保留剧目长期演出。

业态转型新思路

越来越多的剧场要入驻购物中心,这或许是传统实体零售商,业态转型的一个新思路。

从近年来上海新开业的大型购物中心来看,减少商品购物类业态面积,将更多空间让位给休闲、娱乐等体验类业态,这种趋势也确实越来越明显。

比如去年底开张的百联滨江购物中心,商品零售业态的比例首次下降到了40%,而引入更多文化体验项目,打造除居住地、工作地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间,才是商家更看重的部分。

近年来,沪上一些商场引入的高水准文化项目,确实也受到了消费者极大的热捧。所以引入剧场,也许真不失为传统商场重聚人气的好办法。

上海电视台 记者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