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博士研究生Hamid做客“公共外交与全球治理”学术沙龙

07.07.2016  17:38

       2016年7月5日上午,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在校本部E608会议室举办“公共外交与全球治理”学术沙龙。研究院特邀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伊朗博士研究生Hamid Farahmandian做主题为“当代伊朗国内和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会由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长张丹华主持,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崔霞担任翻译。社科学院李华副教授出席讲座,讲座吸引了社会学院、社科学院、社区学院、机自学院、文学院等30余名同学前来聆听。
       讲座伊始,张丹华教授对报告人进行简单的介绍,Hamid主要从事世界文学和中东问题研究,学术成果丰硕,目前已出版多部相关专著,并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Hamid首先针对伊朗的基本国情、20世纪伊朗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政治转折、政治体制和外交政策和未来发展趋势一一展开阐述。在谈及伊朗的政治体制,Hamid表示,伊朗政治党派林立,最主要的党派是保守派和改革派。保守派夹杂在神权政治和民主政治矛盾之间,该党派反对政治自由化和多元化,坚决维护和执行伊斯兰教法,对内推行严格的宗教法令和社会管制。改革派倾向于更为自由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对内支持言论和新闻自由,不赞成非常严厉的伊斯兰教规,对外主张与西方国家和解,采用实用主义政策,更多的融入到国际事务和国际活动中。
       Hamid认为,伊朗的外交优势在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政治体系,劣势在于行政管理的滞后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选择,机遇在于寻求亚洲认同、展现区域面貌、参与国际组织和文明对话,挑战主要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与邻国关系的紧张。同时他指出,伊朗20年发展愿景规划旨在把伊朗建设成为地区强国,2016年伊朗第六个五年发展规划希望伊朗在国家综合实力和法律等方面都能达到地区强国的标准。
       讲座结束后,在座师生踊跃提问。Hamid对“伊朗如何处理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和沙特阿拉伯沙的关系”“如何看待美国和伊朗的敌对关系”“伊朗言论自由现状”“国际石油价格降低对伊朗存在哪些影响”等问题耐心解答,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