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教育局以实践为导向全面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工作

23.01.2017  03:06
      崇明区教育局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诵经典、品艺术、舞青春、绘愿景”美育教育活动,创新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工作。

建立“三个机制” 促进美育工作规范化

一是建立课程保障机制。区教育局严格执行美育课程课时计划,基础型课程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设美术、音乐、舞蹈类等课程,拓展型课程开设世界艺术、民族艺术、乡土艺术类等课程,研究型课程进行艺术小课题研究,社团活动课进行艺术兴趣与特长培养,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化进社区等活动课程为学生搭建艺术实践的平台。建立课程实施巡查督导制度,以业务部门的教学视导、教育行政部门的常规检查、责任督学的挂牌督导等方式,对艺术课时落实、艺术活动开展情况实行全覆盖、常态化的巡查督导,督查结果作为对考核评价的依据。建立了艺术课程质量监控制度,对音乐学科进行教学质量测评监控,规范艺术学科课堂教学基本常规,保证区域内学校艺术课堂教学质量。

二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制定了艺术教育工作的考核制度、奖励条例、督导评优办法,设立底线工作不达标一票否决制。建立了学校年度艺术活动总积分奖励制,每年累计学校师生参与各类艺术活动获奖的人均得分,作为学校艺术特色考核重要依据。建立学校“三团一队”星级评审认定制,对各校的艺术社团实行星级评定,扶持发展重点社团。实施了《崇明县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和《崇明县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公示》制度,制定了《崇明县中小学生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施方案》,以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经历、特长发展等方面,从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两个领域对学生的艺术素质进行测评。

三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区教育局每年做好美育工作的经费预算,包括日常工作经费、艺术活动经费、特色项目经费、团队建设经费等。除了正常的学校艺术教育经费,2014年开始教育局设立专项美育工作经费,用于保障各项美育活动的开展。

关注“三个聚焦” 促进美育工作长效化

一是聚焦课堂教学,提升教学品质。每五年制定《崇明县中小学艺术学科五年发展规划》,明确艺术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五大行动计划,以“‘主动·有效’课堂达标与提升工程”为抓手,通过课例展示、课题研究、示范研讨、校本研训等途径提升艺术教育水平,通过青年教师“三课”评比、课堂教学评优等平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巡课、课堂实况观测等手段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二是聚焦阵地建设,丰富美育活动。加强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区级层面建立小初高相衔接的学生舞蹈、合唱、管乐等艺术社团。完善校外布局规划和课程建设,根据我区地形东西狭长的特点,建立了1+2+32+30的校外教育布局,其中“1”为县青少年活动中心,“2”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2个分中心,“32”为分布在各乡镇社区的乡村学校少年宫,“30”为民办非学历校外教育机构。各级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文艺汇演或艺术节;区级美育活动常规化,即:每年举办学生文化艺术节、艺术综合展演、经典诵读、书画比赛等大型活动,举办合唱节、舞蹈节、戏剧节等专项活动。

三是聚焦岗位实践,提升队伍素质。加大美育教师引进力度,五年来累计引进艺术教师85名,目前艺术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4%;加大美育教师培养力度,举办各类培训班,进行教学及基本功培训;每年举行艺术教师基本功大赛,并举办艺术教师才艺展演;建立了美术、音乐教育研究名师工作室;与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上海市中心城区签订委托管理合作协议,依托他们的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水平;区域内采取建立跨校联合体、城乡结对联动、集团化、学区化办学,实施统筹使用学区师资,缓解农村边远地区师资薄弱的矛盾,整体提升美育工作水平。

推进“三个结合” 促进美育工作特色化

一是与“走近中华经典”民族精神教育相结合,创建特色品牌。在区域整体推进“走近中华经典”系列活动,小学“诵读经典”常态化,中学“经典人物”“经典文学”“经典艺术”“传统节日”四个系列齐头并进。建立上海市(艺术)学科德育协同中心,实施民族文化培训工程项目,建立了14所项目学校和6个培训点,将传承和保护“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学校德育教育、艺术教育相结合,开展知识普及、经典巡演、互动培训、成果展示等活动,重点突出乡土文化的研习、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民族文化的弘扬。

二是与“乡土文化进校园”相结合,挖掘区域文化内涵。实施“民间艺术进校园”,建立了14所基地学校,聘请民间艺人到学校开设拓展课、指导学生社团,充分挖掘崇明山歌、崇明扁担戏、瀛洲古调琵琶等乡土文化艺术资源,把它们引进校园,开发课程,亲近学生,推进“乡土文化进校园”区域品牌项目建设,开发校本教材,开设艺术特色课程,编写了《芦苇文化》《竹文化》《崇明扁担戏》《崇明灶花》《绳舞飞扬》等乡土艺术教材。

三是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拓展美育教育时空。全面推进32所“彩虹”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实现了乡镇社区全覆盖。各少年宫开设了447门课程,每周双休日和寒暑假固定开放时间,使广大农村孩子从中受益。同时,加强对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的指导和监管,鼓励多开设艺术类课程,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区政府制定《崇明县文教结合实施意见》,整合文化部门的场馆、人才和项目资源,通过场馆共用、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人才共育等途径支持学校的教育,充分延展了美育工作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