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代驾女":自嘲是没车的"差头司机" 月入6000千

12.01.2015  08:52

  

  傍晚6时,马小红穿上厚厚的长款蓝色羽绒服、皮裤,戴上围巾和绒线手套,脚蹬一双绒毛雪地靴,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然后,套上带反光条背心,挂上代驾证件。临出门前,她还特意将保温杯灌满开水。

  随后,马小红提着电动滑板车出门,开始了一天的代驾接单业务。她也是上海近5万多名代驾从业人员的一分子。据了解,上海有近百家大大小小的代驾公司,代驾也成为一些人的新副业。

  由于马小红家所在的莘庄地区需要代驾的比较少,于是,她挤上公交车、地铁来到热闹的徐家汇。

  寒风中,她站立路灯下,在滑板车旁不断刷屏查看代驾信息。一个多小时快过去了,还没接到单子。

  路上行人从她身边匆匆走过,但马小红并未留意,她仍专心刷屏,手机屏幕发出光亮,反射到她那有些憔悴的脸庞。见此情景,记者请她到车厢内暖暖却被拒绝,她说:“站在外面手机信号强,接单速度也快”。

  晚上8时30分,工作手机终于得到代驾接单信息,于是,她迅速骑着电动滑板车赶往目的地,在上海体育场内某酒楼前找到了酒后需要代驾的车主。由于车主有两辆车需要代驾,她又帮忙找到另一位代驾。安排到位后,她与车主来到一辆白色的丰田越野车旁,打开后备箱,她将滑板车折叠后小心翼翼地放入。她接过车主的钥匙发动车辆,驾驶白色越野车驶向高架上,很快消失在夜幕中。

  行驶14.6公里路程,“代驾费”59元,这就是她当天的第一单收入。

  11时30分,她又接到代驾业务,上车后才得知车主去嘉定区城东,这是代驾里比较远的路程,应该说是收入比较好的活儿。

  不用1个小时,她就驾车行驶到目的地。然而,返程需花费几倍的时间。

  马小红从嘉定区乘坐郊线车到达江桥,然后坐340路夜宵车到曹杨八村,再换乘323路公交车到美丽园下车,再从静安寺换乘315路公交车到天钥桥路,再坐徐闵路夜宵车到达莘庄,最后她再骑电动滑板车回到银都路的住宅小区。

  提着16公斤重的滑板车,她艰难地爬上楼梯,真的已筋疲力尽。打开自己家门,时针指在凌晨2时40分。

  洗漱完毕躺在床上却无法入眠,就看着电视剧。她自嘲地说:她是没有车辆的“差头司机”,夜晚开着他人的车穿梭在大街小巷,送客人回家,开过低档、高档和豪华的轿车,甚至驾驶玛莎拉蒂、林肯、宾利等超豪华跑车。

  马小红,是位40多岁的单身女人,性格开朗直爽,自称“没心没肺活着开心、嘻嘻哈哈生活快乐”。10年前,她来上海打拼,曾经是某商厦商铺的小老板,也做过驾校的教官。如今待业在家。2008年购买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小二室一厅住房,也算在上海有了落脚之地。然而,每月房贷的压力迫使她寻找“养家糊口”的活,幸好“代驾”比较符合她的性格和技能要求。

  作为一女子深夜单独在外,特别为醉酒车主代驾是否遇到麻烦?她笑着说:“我1米75的身材,性格有些男性化,别人都怕我,当然,偏僻地方还是少去,不过女性做代驾还是比较奇缺。”当然,有时要受一些大酒店保安的气,他们有自己雇佣的代驾人员,一般不让外来人员接单,所以常遭驱赶、恐吓甚至殴打,遇到这样事情走为上策。

  由于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家,代驾是吃马路饭的行业。马小红就是马路夜宵夜排挡的常客,一些马路旁的夜排挡小老板都认识。

  关于代驾人员,基本随身携带3部手机和充电宝,一部是用于接受代驾信息的工作手机、一部是自用手机,还有一部是坐公交车回家时解闷看电视剧的手机。收入问题,马小红认为还不错,除上交少量的代驾公司信息费和扣除每单2元交通事故保险费,每月约有5000-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