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遭遇今秋首个重度污染天 专家解答三大疑问

17.10.2014  06:45

图片说明:在外滩观景平台眺望,对岸建筑就像蒙上一层灰纱。

  东方网10月17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进入秋冬季节,申城告别持久的好空气,昨天更是遭遇今年入秋以来首个重度污染日,实时空气质量指数几度突破五级重度污染线。早上站在外滩观景平台眺望,对岸建筑就像蒙上一层灰纱。面对重度污染的突袭,不少市民产生疑问:这波污染是不是北方颗粒物被吹到上海?为什么今年的首次重度污染来得这么早?为什么在前一天的预报中没有提示?为此,记者请市环境监测中心专家一一解答。

  污染从哪来?

  以本地累积为主

  本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显示,从昨天凌晨起,本市实时AQI一路攀升,在0时到8时的8个小时内,空气质量状况就出现“三级跳”,从三级轻度污染迈入五级重度污染,8时的实时AQI达203,这也是本市入秋以来空气质量首度达到重度污染。9时和10时,本市的实时AQI分别为218和211,随后有所回落。16时,实时AQI回升到206,再度触及重度污染线,随后再度回落。监测显示,本市首要污染物为PM2.5。PM2.5小时浓度曾在9时达到168.1微克/立方米。

  “是不是北方的污染物被吹到上海来了?”不少市民产生疑问。不过,市环境监测中心首席预报员段玉森表示,从初步判断来看,这波污染以本地污染源为主。前天下午,本市曾遭遇一小波北方颗粒物输送过程,但仅对本市产生部分影响。“主要还是本地污染物累积,加上扩散条件不利,导致短时间内产生重度污染。”段玉森告诉记者,本市从前晚至昨天早晨,风力很小,处于静稳状态,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不过,预计从今天起,随着本市风向转为偏东风,扩散条件将好转,污染将有所缓解。最新的空气质量预报显示,今天,本市空气质量等级将回归“”。

  重度污染来得更早?

  和发布方式升级有关

  不少市民感觉,今年的首个重度污染日来得有些早。资料显示,去年本市入秋后的首个重度污染天出现在11月7日。对此,段玉森表示,这和今年本市升级AQI指数发布方式有关。今年4月,本市推出实时AQI,采用各项污染物的当前一小时浓度计算,相较于以前发布24小时浓度平均值,更贴合实际感受。当然,实时指数带给市民的一大直观感受是,重污染出现的频率将更高,尤其是进入秋冬季污染高发季后,这样的情况可能频繁出现。

  从昨天的24小时AQI指数来看,本市空气质量等级维持在“中度污染”。市民该怎么看实时和24小时AQI?环保部门表示,实时AQI主要起服务和提醒作用,市民可根据当下情况和健康建议调整户外活动安排。从国际国内来看,目前评价空气质量的通用标准仍是24小时均值指数。比如发布重污染预警,就需要一定数据累积和对未来情况的判断。

  为何没有预报提示?

  尚无法每小时精准预报

  面对重污染“突袭”,不少市民表示,“没有心理准备,都没有拿出家里的口罩”。为什么在前天推送的预报中没有重度污染提示?段玉森表示,目前本市空气质量预报只能预报“上午”、“下午”、“夜间”分时段的平均状态。在目前水平下还难以做到每小时精准预报。

  前晚,环保部门发布了秋冬季节空气状况提醒:目前,上海已开始进入秋冬季节,随着北方冷空气的频繁南下,加上冬季大气扩散条件相对较差,上海将进入空气污染多发期。环保部门提醒广大市民及时关注本市空气质量信息,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共同减少污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