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附中国际部女生获IB课程满分 全球13.55万人参加考试,仅146人获得满分

21.07.2014  21:02

  名词解释:

  IB课程,全称国际预科证书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是由国际文凭组织为高中生设计的为期两年的课程,是公认挑战很大的一套国际课程体系。通常考到38分以上可以尝试申请牛津剑桥及美国TOP30的大学。
  
  日前,新一届IB考试全球毕业生成绩公布,上海复旦附中国际部16岁美籍华裔女生丁静雯获得满分45分。今年全球有13.55万名学生参加了此次考试,满分获得者只有146人。
  
  学业再紧张也从不放弃兴趣

  
  丁静雯出生于美国,从小就是“学霸”,在公立中学读完7年级后,她随家人搬回上海定居,直接跳读复旦附中国际部9年级。

  今年,丁静雯被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录取,就读商业政治经济学专业。

  丁静雯很要强,即便学业紧张,她也从不放弃兴趣爱好。复旦附中国际部的篮球队很出名,她练到腰酸背痛,终于加入校女子篮球队,并坚持训练,享受“累并快乐着”的过程。此外,她还是滑冰爱好者,越忙的时候越喜欢挤出时间去滑冰。
  
  IB考试中国学生不占优势

  
  中国学生向来是“考霸”,但在IB考试中,中国学生并不占优势。

  复旦附中国际部主任兼IB协调员、华蒙IB世界学校协会副主席杨永珍透露,IB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力、口头与书面交流能力、研究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等。和不少其他国家的学生相比,中国学生在英语上没有优势,在她接触IB课程的12年中,鲜少听说有中国学生得满分的。

  杨永珍解释,在IB课程中,英语是教学语言,若达不到一定的要求,会限制思考,影响对学科概念的理解,同时会影响自己思想的表达与传递。

  而丁静雯在美国长大,英语几乎是她的母语,且在复旦附中国际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外籍老师之间的交流几乎都使用英文,且平时上课多采用“圆桌讨论”,让每名学生都有大量时间用英文讨论发言,所以她的语言优势很突出,这也为其他科目的高分奠定了基础。

  
  采用“照相机”记忆法

  
  除了语言优势,丁静雯“反复抄笔记”的学习方法也功不可没。上课时,她把课堂笔记完整记录下来,当中有一些留白处,用于记录备注。考前复习期间,她会把课堂笔记全封不动重新抄录在一本A5大小的笔记录里,字写得很小,密密麻麻,但很干净。在她看来,这种方式能深化记忆。四年来,不算课堂笔记,她已拥有10本记得密密麻麻的复习笔记。

  每次写完两页纸,她会专注地默默看上几秒到几十秒,随后可以记住纸上几乎所有的内容。在她看来,这种类似“照相机”的记忆法,可以记住每一个字的位置,对背诵物理、化学的知识点定义,以及经济学理论非常有用。

  论文写作是IB考试的重头戏。丁静雯选择“经济学”高难度课程,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经济学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撰写论文的技巧,同时要用英文非常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期末还需要撰写3篇经济学论文,这些论文占经济学成绩的20%。此外,IB考试中还需要完成一篇拓展性论文,丁静雯在这个项目中获得的是B,但总分仍达到了满分。而复旦附中国际部历年来不乏论文拿A的学生,在杨永珍看来,秘诀就是独立研究的能力与创新意识。

  怎样的学生适合学习IB课程?

  杨永珍认为,首先,学生必须具备语言能力、对学科知识的深加工能力与学科概念的理解力、批判性思维与独立研究与论文写作能力。

  此外,学生必须具有极强的自我管理能力。IB课业本来就比较紧张,还要写论文,后期还要完成申请大学等一系列事宜,如果素来拖拉,很容易把任务堆积在一起;其次,学生需要具有“多重任务”的能力,因为学生除了IB课程,还需要考托福、SAT等,不能顾此失彼、影响整个学习进度。
  
  复旦附中有个“美女学霸班

  
  在课程设置上,复旦附中国际部从9年级和10年级就开始提供类似英国IGCSE的课程,开设各种门类的基础课程,让学生对基础学科都有所涉及,然后在11和12年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擅长,针对性的选择6门课继续学习。比如丁静雯在10年级已上过一整年的“经济学”,每周四节课,每节40分钟。11和12年级就选择了“经济学”高水平课程。

  有意思的是,丁静雯所在的这个班,是复旦附中有名的“美女学霸班”,班上12名同学中,10名是女生,而且个个美丽可爱。今年这个毕业班的平均成绩达到了37.1分,同学们不乏考入英国帝国理工、伦敦大学学院、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香港大学等名校者。

  “IB学业压力不小,我当初很担心这些女生坚持不下来,但她们都特别能干,像丁静雯等同学还都参与了学生会事务,组织大型活动,即便这样也没耽误学习,而且她们也挺在意形象,不是想象中埋头学习不修边幅的类型。”杨永珍笑言。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李星言     选稿:蒋俊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