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仁济医院开启外科手术“机器人时代”[图]

15.09.2014  18:52

  9月15日上午9:00,随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泌尿科主任黄翼然教授娴熟地操控手柄,该院首例第三代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正式开始。该手术由泌尿科黄翼然、主任医师薛蔚共同主刀,历时两个小时成功完成。整台手术过程术野始终干净清晰,操作精准稳定,患者几乎无出血。这台手术的成功正式开启了仁济医院外科手术“机器人时代”,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手术室来了个“三头六臂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四条机械臂就好比孙悟空的“三头六臂”,不仅可以根据不同手术的需求安装各种专用手术器械,更可以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地旋转,比人的关节还要灵活。再配以清晰度极高的腔镜设备和四个环绕手术台的高清显示屏,能够为外科医生及其助手提供最佳的手术视野和操作体验,同时还能将手术实况通过网络传输至教室、会场等地,为外科教学带来了便利。

  仁济医院此次引进的第三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设备操控更灵活精准,术前设备准备更便捷快速,可以提高术前准备效率,节约时间;新增单孔手术技术及配套器械,可以开展机器人单孔手术,单孔手术代表目前世界微创外科的发展前沿,为机器人微创手术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增加手术视野荧光显影技术,例如在进行肿瘤手术时,医生可以利用这一技术,清楚看到术野内需要清扫的淋巴位置影像,提高淋巴清除率,减少外周组织损伤,明显提高肿瘤患者的预后;影像系统可提供更加高清晰、更宽广的手术视野,使助手的辅助工作更准确有效;新增机器人专用术中超声探头,该探头为柔性设计,探头背部带有凸起把柄,可供灵活的机器人器械抓持进行任意角度探查。医生可以借助腔内超声辅助来判断肿瘤的质地、边界、血供等情况,尤其在某些有特殊要求的肾肿瘤切除术、肝肿瘤切除术、胰腺肿瘤切除术中带来一定优势。

  而第三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操控台,在原有基础上作了更多改进,在设计上针对手术医生的劳动体位与工作强度予以充分考虑,更能符合医生个性化的操作要求。例如,系统对控制台进行了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个性化设计,可以记录每个医生的舒适体位,当医生注册后机器可以自动调节,从而对医生长时间手术进行身体保护,减低职业性疾病的发生;在连台手术中,这项设计的优势更为明显,能显著节省连台准备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设备整体设计更小巧,节约占地空间,便于移动和安装。SI系统还可以选配两台外科医生操控台,两位医生可以同时操控手术。适合于不同外科的联合手术,为病灶累及多脏器、需施行多学科联合手术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术者“手脚并用”,患者“精准治疗

  在仁济医院首例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的现场,笔者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主刀医师不必再站在手术台边“挥刀弄剪”,而是可以舒适地坐在操控台前,根据需要推动手柄、按动按钮、踩下踏板,轻松便捷地完成整台手术。专业的机器人护士和手术助手则在台前密切配合,根据主刀的需要不断更换器械、调整机器人和显示屏方位、接通电源,从而协助主刀顺利完成手术。

  当手术助手完成腔镜切口和器械连接后,黄翼然教授率先在操作台前坐定,“手脚并用”地开始了“达芬奇”在仁济医院的“首秀”。只见他时而调整腔镜的角度和方向,使术野暴露得更加清晰;时而通过手柄和踏板操控组织剪和双极电凝器,熟练地进行肿瘤分离、止血。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术野清晰,传统腔镜手术中常见的“出血阻碍视野”等情况在“达芬奇”的“妙手”下完全不见了踪影。在充分暴露了病灶后,薛蔚主任医师紧接着进行了细致的肿瘤剥离。在两位医师的娴熟操作下,很快手术就宣告成功完成,术中几乎没有出血。

  据主刀医师黄翼然介绍,在泌尿科常规手术中,“前列腺癌根治术”是最能够凸显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优势的手术。因为前列腺的解剖位置深藏于盆腔,传统的开腹手术刀口大、出血多,对病人造成的创伤巨大,并发症也较多;而腹腔镜下根治术虽然是微创手术,但由于术中完全依靠术者的双手直接操控器械,因此治疗效果往往“因人而异”;“达芬奇”辅助手术由于全过程完全依靠机械臂操作,对病灶的切除更为精准,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尿控功能,并将出现并发症的可能降到了最低,所以对患者来说,是最佳的手术选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辅助手术将是未来外科发展的必然方向,外科医师也将成为“机器人操作手”。可以说,外科手术的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未来,第三代“达芬奇”机器人将为术者的操作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和参考,更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