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捐赠1亿元支持复旦管理学科发展

22.03.2017  00:32

      ■记者 唐玮婕 

作为校友、校董,李达三携夫人叶耀珍昨天与复旦大学签署捐赠协议,在复旦商科教育创立百年之际,再次捐赠1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母校管理学科发展。

在复旦大学,有一对著名的“伉俪楼”,位于管理学院内的“李达三楼”和位于本部校园内的“叶耀珍楼”,两幢大楼屹立于邯郸路两侧,隔街而望,成为复旦校园的别样景致,也是众多复旦学子的青春记忆。

李达三出生于1921年,现居香港。1945年,他毕业于复旦大学会计系,经历早期复旦商科教育的起步和成长。自改革开放之初学校率先恢复管理教育开始,身为校友的李达三又倾力支持当代复旦管理教育发展,已先后向母校捐款达到10次,他不仅是复旦校友中最年长的捐赠者,也是复旦大学校史上已到账捐助额最大的捐赠人。

早在1993年,李达三提议复旦大学恢复设立会计系,并捐款500万元支持母校兴建“李达三楼”。1998年,李达三夫人叶耀珍捐资300万元建造复旦大学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叶耀珍楼,由此邯郸路两侧的“李达三楼”与“叶耀珍楼”相映成景,传为佳话。

2015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迎来恢复建院30周年,九十多岁高龄的李达三、叶耀珍伉俪再次大额捐赠,作为给母校复旦大学110周岁生日的厚重贺礼。当年5月26日,李达三向复旦大学捐赠1.1亿元设立“李达三叶耀珍管理教育基金会”,这是当时复旦大学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校友捐款,而且一次性到账。

“人才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实在太重要了。”经历过战火纷飞年代的李达三对此深有感触,“我为什么特别重视教育事业呢? 我总在想,我办学校,能看到学生上小学、读中学、升大学,看到他们一步一步成长起来,我心里非常欣慰。为国家培养一代代新生力量,自己也会觉得很有意义。”

对于自己事业成功的秘诀,他谦虚地表示:“我不敢说是‘成功秘诀’,只能说一些经验吧。我始终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待人以诚,无论是对客户,对同业,都要真心忠诚,以诚立言;二是勤劳,包括勤劳努力,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新的管理方法;三是合理节约,将盈利大部分用于再投资。”

谈起大学生创业潮的兴起,李达三说:“我一直非常支持年轻人创业,他们一定要坚持重视忠诚、勤奋、节俭的品质,还一定要有创新意识,不能守旧。现在的竞争可是越来越激烈了,创业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啊,一定要努力,更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