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技术下实施“人骨拼图”

30.05.2016  13:42

头颅高耸,前额扁平,眉骨眼眶深度内陷,顶骨开裂,8个月的男婴佳佳(化名)活像个外星人。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鲍南将3D打印技术运用于严重小儿狭颅症的矫治手术中,并获得成功。如今,佳佳的脑袋圆润饱满,五官端正可爱。鲍南表示,3D技术的运用使颅骨整形更具精确性,在塑形的同时还可以使重塑后的面容更具家族特征。更重要的是,颅骨整形有利于患儿大脑发育,使孩子的智力、情感得到正常发展。 

来自江苏的患儿佳佳出生后就发现面容有异于正常孩子,当地医院无法治疗随即来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经诊断为严重狭颅症。 

狭颅症,是一种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疾病。一般而言,人脑在出生2个月后,脑重量会增加20%,到6个月时增加一倍。为了给脑预留足够的生长空间,人在出生后,颅骨之间会留有数条缝隙,直到脑发育完成后,颅缝才会逐渐闭合。如果缝隙过早闭合的话,颅腔就太小了,会压迫和限制正在迅速发育中的脑组织,引起颅内压增高,并可能引起脑功能障碍。经过在详细的影像检查后发现,佳佳头部双侧冠状缝闭合,因此导致头颅高耸,像个洋葱。前额扁平,眉骨眼眶深度内陷,前囟狭小,顶骨开裂5*6cm,面貌十分异常。 

鲍南医生指出,佳佳双侧冠状缝闭合导致前额扁平,限制了他大脑额叶部分的发育,对其情感、智商发展影响极大,因此必须在患发育关键期来临之前进行手术治疗。鲍南介绍,手术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要把患者畸形的颅骨全部拆卸,松解被压迫的大脑;二是对颅骨进行分割,逐个塑成需要的形状,再重新拼接,这个过程就像玩拼图一样。不仅需要技术,还要有立体裁剪的艺术美感。然而,孩子年龄小、出血多,增加了手术风险。  

鲍南表示,每一例狭颅症的矫形手术都是独一无二的。以前进行颅骨矫形手术全靠术中解剖后按实际情况凭经验实施,到底效果如何只能等手术结束,头皮缝合完后才能看出来。现在运用3D打印技术,术前就按1:1的比例重现了佳佳畸形的头骨,鲍南一边在脑中想像着裁剪方案,一边在这个立体的、真实的头骨模型上画下了手术切割线。实物模型不仅为手术方案提供精准指南,还可以通过提前测量父母面部数据,为患儿塑形后的面容体现父母特征提供依据。“按计划,手术后,患儿的额骨将突出6mm,眼眶突出5.5mm。”鲍南自信地说。 

依靠3D技术术前周密的计划,手术如期进行。4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经过术后七天恢复,今天,佳佳呈现出了完美的头型。鲍南医师介绍,狭颅症又称颅缝早闭或颅缝骨化症,新生儿发生率为0.6/1000。由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颅缝过早闭合,以致颅腔狭小不能适应脑的正常发育,可表现为颅内压升高、发育迟缓、智能低下、精神活动异常、癫痫发作等症状。更重要的,异常的面容使患者心理受到极大影响。狭颅症的治疗方法首选手术,最好的手术时机为6个月至1岁时手术,可尽量减少对大脑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