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投身开放中国 成就个人梦想[图]

23.01.2017  07:35

图①:霍普克罗夫特(右一)课下为上海交通大学的同学们解疑释惑。 图②:克特勒教授(左一)在江南大学指导博士生进行智慧城市项目研究。 图③:德特尔斯(左一)教授在培训班授课。

为表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中国政府于1991年设立中国政府友谊奖,这是中国政府授予外国专家的最高级别奖项。至今,总共有来自70个国家的1499名外国专家获此殊荣。2016年,来自18个国家的50名外国专家获得了中国政府友谊奖,请看看他们的中国故事    

法国水管理专家唐泽尔

七年之缘 未来之愿

太荣幸了!”谈及荣获2016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法国水管理专家让—弗朗索瓦·唐泽尔的喜悦与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法国水资源国际办公室主任、世界水理事会理事、流域组织国际网常设技术秘书处秘书长,唐泽尔丰富的水管理经验与出色的工作业绩,使其在业内颇具盛名。近些年来,他将自己所有的热情与专业知识都投到了中国河流的治理中。    

2009年,中国水利部与法国生态、可持续发展和能源部共同签署了《关于水资源领域的合作协议》,并选定以海河流域作为试点开展合作。海河流域面积达32万平方公里,流经北京、天津、河北等8个省(区、市),影响着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但近年来出现了河流干涸、湿地萎缩、水污染等问题。2011年,由中法两国合作的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项目正式启动,目前已成功开展了项目的第一、二阶段合作,并将进入第三阶段合作。    

唐泽尔作为法方五家合作方的总联络人,积极协调多方筹集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过去5年间共向中方派出21批次专家团、100余人次,培训中方人员500多人次,并派员长期驻华协调指导项目实施,保障了中法海河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持续开展。    

7年合作下来,法中团队逐渐彼此了解,彼此欣赏,进行了广泛的双边交流,合作氛围非常友好。我们不仅缔结了良好的工作关系,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这使我们的项目更有意义,堪称齐心协力、友好合作的典范。”唐泽尔说,“中国在水资源治理方面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中国政府把水资源治理作为一件优先事项,相关的建设项目一步步落实。我们与中国的合作方式不断升级,进行了非常成功的跨部门合作。”    

借助自身影响力,唐泽尔还积极向世界宣传推广中国的成就。无论是2012年3月,在第六届世界水论坛期间召开中法双边会议;还是2015年4月,积极筹划组织第七届世界水论坛中法双边会议;或是2016年12月,在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举办水主题峰会和中法双边会议,利用这些机会,他向全世界水利同行宣传推介中国水利和中法海河项目合作成果,为中国、为海河赢得了世界赞誉……    

唐泽尔表示:“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深,水资源治理的挑战也会越来越严峻。”他也有一个愿望:“法中在该领域的合作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示范效果,我希望这种合作能长期持续下去。”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克特勒

只有更联通,才能更好研究

在英国萨里大学计算机视觉、声音和信号处理中心,本报记者见到了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前国际模式识别协会主席约瑟夫·克特勒教授。已逾花甲之年的克特勒在机器智能和模式识别领域享有盛誉,多年来,他与中国高校、科研机构及研究人员开展了丰富的交流合作,为该领域的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国际平台搭建作出了卓越贡献。    

甫一落座,克特勒就告诉记者,今年他有至少两次前往中国的行程,一次在5月,他将到江南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并就合作课题给予指导;另一次是在11月,他将参加在无锡市举办的智慧城市研讨会。频繁往返中英两国城市成为他近年来的工作常态。时至今日,克特勒还清楚记得1986年他第一次来中国访学参观的情景。    

2011年,通过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克特勒教授加入江南大学的国际化合作团队。5年来,他帮助指导江南大学计算机学科的学生,协助搭建国际联系网络,促进江南大学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其国际专业的排名。在克特勒眼中,中国学生非常优秀,有着很扎实的教育基础,数学成绩很好,“中国学生很尊重和感谢指导过他的老师”。在中国学生眼中,克特勒非常友善、平易近人,工作认真投入,学生请他指导几十页的论文,他每一细微处都会认真审阅。有两次圣诞节,他主动放弃休假,与学生探讨课题。在交流中,记者感受到他对青年学子的深深关爱之情。    

在我所熟悉的模式识别领域,中国一些科研人员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克特勒谦虚地表示,在与中国研究人员的交流沟通中,自己也受益匪浅。他说,自己最早踏入模式识别研究领域时,就是深受国际模式识别学会第一任主席、美籍华裔信息学家傅京孙书籍的影响。    

近年来,中英科研创新领域的合作交流日益升温,仅在萨里大学,就有超过1300名中国留学生和研究人员在这里学习工作,克特勒自己的研究团队里也有两名来自中国大陆的研究员。英国通信领域目前最重要的研究项目之一——萨里大学5G创新中心与华为公司建立了重要合作,华为公司已宣布向这个创新中心投资500万英镑,并在5G测试床方面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克特勒非常支持并称赞这些研究合作。“科研领域只有更联通,研究才能做得更好。”他表示,“中国研究人员已经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研发合作项目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合作伙伴。”他与江南大学吴小俊教授共同建立的“模式识别与计算智能国际联合实验室”,就是希望在模式识别领域搭建一座交流互动的桥梁。    

图灵奖获得者霍普克罗夫特

从未想到,在中国听到他授课

北京友谊宾馆贵宾楼某个房间的书桌上,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约翰·爱德华·霍普克罗夫特教授的电脑页面定格在两幅图上,左边是一幅康奈尔大学校园的照片,右边是小桥、溪流、窄窄的乌篷船,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    

这就是康奈尔大学来到中国后会变成的样子。”霍普克罗夫特指着第三幅图对本报记者说。画面中,康奈尔大学的布局不变,但所有建筑都充满了浓郁的东方气息,“中国学生真了不起!”霍普克罗夫特微笑着说。    

霍普克罗夫特是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2011年12月,他担任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计算机方向首席教授,利用自身影响力,他邀请了10多位世界级计算机科学家,成立了致远首批讲座教授组,极大提升了致远学院计算机科学本科教学的水平。    

自2011年12月以来,他每年都会到上海交大上课两个月,为此,他放弃了与子女圣诞团聚的机会,放弃了计划中的旅行。他还把《信息时代的计算机科学理论》课程讲义整理成书,将版权交给上海交大,所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希望将该书定价在6美元以下,保证所有学生都能买得起这本教材,自己只象征性地收了2000元人民币稿费。    

如果你去康奈尔大学的工程部走走,你甚至会以为自己是在中国。”霍普克罗夫特说。当然,他也注意到,中国大学里,关注论文数量、论资排辈的现象还很严重,学者顾忌的非专业性因素多。对于如何教学,他有体会:首先应该让学生们明白,科学研究都是从提出简单问题开始的;其次,应当学会问问题。    

能听到如此杰出的世界级科学家亲自授课,是我从未想到的事情。”致远学院的同学们常这样感叹,他们也注意到,霍普克罗夫特最关注的,是如何激发大家提问题。    

霍普克罗夫特坦言,正在进行的很多改革会为中国的教育带来巨变,“让我们看到如同‘水结成冰’般的质的飞跃”。在他看来,中国衡量教学质量的方法仍是有效的。在初等教育领域,美国正借鉴中国经验,采用更客观的标准来衡量教学质量。他举例说,美国学校里也发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口号,也开始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借助一些客观标准,可以让人们信任这所大学或这个教师。”    

未来,中国将会继续保持稳定,最终也会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美国应该继续加强和中国合作,和中国建立紧密关系。”霍普克罗夫特最后强调。    

美国流行病学专家德特尔斯

他始终在真心帮着中国

在2016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的50位获奖者中,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教授罗杰·德特尔斯最年长。年过八旬的德特尔斯已与中国开展了近28年的艾滋病防治合作,帮助中国培养了大批国际一流的艾滋病防治专家和骨干队伍。    

获此殊荣令我及家人十分欣喜,这是对我工作的重要肯定。中国早已成为全球艾滋病防控工作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说明我们的努力和付出是值得的。”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大楼七层一间简洁的办公室里,身材高挑、精神矍铄的德特尔斯一边起身为到访的本报记者泡茶,一边讲道,“艾滋病防治领域本身就存在很多争议,中国政府不断听取我们的一些政策建议,并做出了一些相应调整,我感到非常欣慰。”    

1983年,时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的德特尔斯首次赴华访问,为刚从中国医学科学院分离出来的中国预防医学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前身)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环境流行病学培训,由此与中国结缘。他第二次访华是1989年,正值中国首次在吸毒人群中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时的中国医疗卫生界几乎毫无应对经验可言。他意识到中国亟须培养优秀的公共卫生专家和骨干队伍,特别是在艾滋病防治领域。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德特尔斯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逐步改进中国在艾滋病防治方面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开展学科合作系列研究,组织针对医务人员的逐级培训。    

桃李满天下,博爱洒人间”。在德特尔斯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由他培养的中国大陆首位流行病学博士吴尊友所送的书法作品。提起自己的学生,德特尔斯总会不自觉地嘴角上扬。“中国学生总是像家人一样对待我。有时我甚至觉得,我与学生似乎比和我的孩子相处的时间还要多,这一点也曾遭到我家人的小小抱怨。”    

我希望国际社会能看到中国的真实现状与发展理念。”德特尔斯在国际上常常积极宣传中国艾滋病防治政策和成就,不仅在《科学》《柳叶刀》等国际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中国艾滋病防治论文百余篇,还多次在重大国际会议上高度赞扬中国政府务实、坦诚面对艾滋病防治难题,驳斥别有用心之人借艾滋病与人权对中国诋毁,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正能量。    

他始终在真心帮助着中国。”这是许多认识及与德特尔斯共事过的中方人士的一致评价。过去10年来,他因皮肤癌先后手术10多次,但从未中断其每年来华的承诺。就在这次采访结束时,他还说,“我得为下次去中国多做些准备。”    

来源:《人民日报》 2017.01.18 第22版 国际    

原文: 投身开放中国 成就个人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