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京津冀城市群迎来大变革——访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

18.08.2014  10:07

          记者: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意味着什么?
  吴志强:这意味着,京津冀城市群正迎来一场历史大变革。
  一是经济发展从“全球城市”到“全球区域”观念变革,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机遇来临。长期以来,京津冀区域发展以服务首都为核心,“一城独大”抑制了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空间。而一个国家能否真正参与到国际竞争,要看这个国家城市群的竞争力;一个中心城市竞争力有多强,要看这个中心城市所在区域城市群的竞争力。
  二是区域经济发展从行政主导到市场主导变革,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活力将被激发。提高区域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就要打破行政壁垒,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市场之手”调节下,城市有无限可能。
  记者:京津冀区域经济概念提出很多年,一直难以突破。如今,可为空间有多大?
  吴志强:大变革同时也伴随着大挑战。
  和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起步时不同,京津冀城市群遭遇着体制和环境的双重约束。首都北京与周边城市的关系如何重新定位?京津两个特大城市双核如何互动?不同行政级别之间城市关系如何协同?生态环境承载力脆弱,工业化、城镇化如何快速推进?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在借鉴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经验的同时,要立足自身特点,探索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样本。
  记者:那么,具体探索路径在哪?京津冀城市群协同的关键点在哪里?
  吴志强:关键在于两个“优化”:
  一是优化城市群规模结构,通过政策引导,着力扶植一批有创新能力的中等城市,把京津冀城市群的脊梁骨挺起来。
  京津冀城市群头重脚轻,大城市太强,小城镇太弱;中间断腰,缺乏脊梁骨。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城市群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在于拥有一批有创新能力的中小城市。
  二是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留足生态空间,以产业集群带动城市化的同时,处理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产业集群是城市群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支撑,也是城市群比较优势的综合体现。今天的京津冀城市,在谋求产业集群、企业集聚的同时,还应当探索土地集约、生态集成和低碳经济,走出生态文明新路。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16日 第6版)

          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4/0816/c1008-25477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