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黄腔调”京剧体验课让师生亲身感受国粹魅力

18.05.2017  03:22

一场别开生面的京剧体验课近日在正大体育馆开讲,作为“国风雅韵”复旦大学书院传统文化月戏曲主题系列活动,体验课邀请上海戏剧学院优秀青年教师王凯为复旦师生授课。

在对京剧衣箱制度等知识的介绍后,王凯带领参与体验的师生进行上妆体验,并详细介绍了妆面和行头的相关知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化妆、勒头、穿戴行头,专业戏曲老师为八位体验扮戏的同学扮戏完成。八位同学摇身一变,化为戏曲中的扈三娘、穆桂英、关羽、王昭君、虞姬、岳飞、寇准、陆文龙。在同学们惊艳于妆面和行头给自己的形象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老师也详细介绍了妆面和行头的相关知识。随后王凯指导上了扮相的学生学习戏曲的经典身段,包括关羽的推髯、陆文龙的掏翎子、虞姬的舞剑、王昭君的勒马、寇准的捧髯等等。

切身体验过后,王凯从“徽班进京”“徽汉合流”开始,将京剧发展史娓娓道来,又介绍了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及京剧主要伴奏乐器,包括“文场(即管弦乐)三大件”京胡、月琴、三弦和“武场(即打击乐)”的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等,并现场展示了双枪、单枪、刀的“把子功”。

王凯现场展示了双枪、单枪、刀的“把子功”,精湛而娴熟的技艺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以《八大锤》中陆文龙的双枪“下场花”为例,王凯具体讲述了京剧的程式是如何表现剧中人物的心情的。“下场花”是指在戏曲中的两军交战过程中,战胜的一方以一连串的武术动作表现得胜的状态。在《八大锤》中,陆文龙作为一位初出茅庐的小将,初战就战胜了宋军元帅岳飞,这一段“下场花”集中表现了他年轻气盛、武艺高强的艺术形象。

“戏无理不服人,戏无情不感人,戏无技不惊人”,王凯用一支马鞭为例,展现了不同人物在不同情境下上马的“范儿”。上马之前看马、抚马鬃、按马鞍,无马胜似有马;跨上马镫的动作各有不同,正是展现技艺的时候;文小生走马时马鞭高举,显得文雅潇洒;武生走马时马鞭放低,显得英武豪迈;《昭君出塞》中的上马、走马,一举一动透露出“人是佳人,马是烈马”,是戏曲程式展现戏曲情境的经典案例。

王凯介绍,京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将音乐、美术、武术、舞蹈、杂技等艺术形式融会贯通。无论是“四功”唱、念、做、打,还是“五法”手、眼、身、步、法,无不要在圆融连贯的精气神中塑造艺术形象。

一位到场的同学对京剧的程式化颇有感悟:“程式化的表演是戏曲的特点之一,但是戏曲的程式化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在情境和人物中有声有色的巧妙运用,细节处的功夫令人着迷,让人越看越爱看。”还有同学恋恋不舍:“京剧的头饰我是第一次体验,很美很美。但是也不得不感叹戏剧演员的辛苦,因为箍头之后整个头皮都是被提上去的,我不一会儿就有了眩晕的感觉,然而由于太喜欢不舍得拆一直坚持着。”

 

本次活动为“国风雅韵”复旦大学书院传统文化月戏曲主题系列活动之一,由复旦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克卿书院、余音社主办,上海戏剧学院为本次活动提供了服装、道具和化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