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交通大整治”一年回顾:“黑科技”+群防群治助力文明出行

24.03.2017  10:39

  东方网记者徐程3月23日报道:在上海“交通大整治”一年之际,作为固化整治结果、推动长效管理的措施——一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即将于3月25日正式实施。回顾一年来的整治过程,借助科技的手段与群防群治的理念,不少“顽症”得到了解决,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在市民生活中更有“市场”,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的交通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图片说明:浦东交警新安装的电子警察旁边还配有大型显示屏,一旦拍下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后,短短几秒就会将涉嫌违法的车辆车牌、违法行为在显示屏上公布出来。

  

  图片说明:安装在延安中路华山路路口的“违法鸣号现场查处辅助系统”是利用声纳监测手段,对一定区域内机动车违法鸣号行为实时采集。

   技术升级:“黑科技”助力攻克执法难点

  车流中一声喇叭响起,路口附近一个显示屏上即显示违法鸣笛车辆的牌照号码,执勤交警手机上迅速接收到一组照片:鸣笛车辆的位置、喇叭声源模拟图、车辆近景和车牌特写。这是上海公安开发的“违法鸣号现场查处辅助系统”的真实应用,原理是利用声纳监测手段,对一定区域内机动车违法鸣号行为实时采集。以往乱鸣号处罚取证难的问题依靠这一“黑科技”得到解决,以延安路、华山路路口处安装的违法鸣号电子警察为例,2016年10月这里查处的违法鸣号行为达4657起,今年2月已下降至575起。

  上海交通大整治开展一年以来,公安交警部门充分利用技术手段,破解执法难点。一连串的数据证明,技术提升带来的成效是明显的:截至今年3月初,升级版的“电子警察”查获驾车时未系安全带36990起,开车打手机2740起;“电子警察违法抓拍即时告知系统”发送告知短信116514条;“失格”驾驶人违法行车分析系统查获534名驾驶员,其中483名驾驶员因超分(满分12分)后仍然驾车被扣证,44名驾驶员因在“暂扣、注销、吊销”后仍驾车被行政拘留,7名“毒驾”人员因涉毒无证驾驶被处强制戒毒、行政拘留或移交相关部门作进一步处罚。

  据了解,大整治开展以来,上海公安已建成使用8000套“电子警察”设备,预计今年还将建成使用1.8万台,并扩展已有的电子警察功能,试点抓拍“大弯小转”、“左转弯车辆不让直行车辆”等违法行为。

  技术的升级不仅体现在公安系统内部的执法手段,也为积极发动市民做违法行为的“爆料人”搭建了便捷的渠道。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违法视频举报平台2016年5月4日正式上线运行,截至2月底,平台共接受到市民举报视频5万余起,采纳案件9千余起,成为一线民警执勤执法及电警设备监控区域以外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

   执法升级:多方联动持续严管

  “不就是罚点钱吗,我给就是了!”过去交警执法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理直气壮”的违法者,究其原因还是违法社会成本太低。而《条例》明确因交通违法被暂扣驾驶证、由他人代替计分等四大类行为,相关信息将被纳入上海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目前上海公安部门和经信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正在积极研究道路交通违法关联个人征信、居住证积分相关政策。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这样的综合施策将更具威慑力。

  

  图片说明:黄浦公安分局豫园派出所巡逻队副队长赵毅琪和陶清源在福佑路上开出了上海开展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以来“授权执法”巡逻民警开出的第一张违停罚单。

  从制度层面的“打通”到具体执法层面的“共治”,交通大整治一年来,交通秩序的改善得益于各方面的“合作发力。据介绍,大整治期间,上海交警部门建立了5300余人的交通辅警队伍,并实施交警、辅警捆绑执勤管理,并试点由辅警利用执法取证仪对机动车各类交通违法进行采集、取证,并反馈交警部门甄别运用,有效发挥了交通辅警的执法补充作用。此外,还通过授权方式,赋予巡逻民警、社区民警、增援民警现场执法权,加强交警与派出所加强联勤联动,通过巡逻执法提高违停查处率。

  另一方面,上海各区的交警部门也积极拓宽执法线索的来源,“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嘉定公安每天对官方微博、微信、“12345”市民热线等渠道反映的轨交站点、学校、医院周边区域的交通“乱点”进行梳理,一旦发现线索立即展开行动,与市民形成积极互动,执法效率进一步提高。

  

  图片说明:静安公安分局的视频巡逻可以调取全区2000多个公安探头,基本覆盖了整个静安区的各主要道路。

  

  图片说明:黄浦交警部门的“大力神”牵引车将这辆违停100多次的奔驰车进行调离并牵引。

   服务升级:跨前一步更接地气

  交通文明的建立离不开市民百姓的配合,一年中,交警“蜀黍”熟练运用新媒体手段,更接地气地“科普”交通法规。松江交警推出的“小明日记”以卡通玩偶为材料,搭建还原出各种道路交通场景,为网友详细解读交通违法行为及其危害;长宁交警推出的图解版“新道交《条例》要点”在微信推出后被广泛转载,迅速突破10万+。

  除了交通法规的宣传,交警部门在“排堵保畅”上也主动与属地对接,想办法、动脑筋,力争不把问题留到执法阶段。例如,虹口警方、虹口区建管委与区内学校协作,在今年春季开学前期,对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四川北路第一小学、上外附小、上外附中等学校周边道路开展路设调研,及时对标线淡化、标识缺损等情况进行整改。浦东分局会同校方推出“分色停车证错时停车”,按年级实行分时放学,并向家长发放橙、蓝、绿不同颜色停车证来区分停车时段,并对未按规定停车的学生家长在违法处理基础上,一律回收临时停车证,有效缓解了三林小学周边停车难问题。

  而在另一类“老大难”地点——医院,警方也跨前一步,与院方沟通解决“停车难”。例如黄浦警方与瑞金医院协商后,医院对社会开放的车位增加到310个,而文化广场则提供医院内部停车泊位80余个,医院组织4名保安和4名物业管理人员作为自治力量参与交通管理,还在周边道路设置10余块停车引导指示牌等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区域停车难问题。

  交通大整治一年来,上海排摸改造拥堵节点87处,优化调整交通信号配比1247处,对全市交通标志标线进行了更新完善,并组织学校、医院和其他公共服务机构,向社会共享内部停车泊位3.2万余个。

  

  图片说明:2017年伊始在南北高架东侧近鲁班路立交进口路段处全市首套用于检测机动车未按规定交替通行的电子警察设备投入使用

  交通大整治开展一年来,上海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3.8%、14.7%、38.0%,其中机动车违反交通信号、超速行驶引发的事故数分别下降65.2%、48.9%,9成受访者对大整治成效表示满意。

  “上海交通大整治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距离真正形成城市文明交通的社会环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总队长邢培毅表示,将围绕“执法要严、管理要精”的目标,把上海交通大整治与道路交通安全、城市道路通畅、公安改革创新和便民利民服务结合,推动上海公安交通执法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