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交大 院系风采]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图]

03.03.2016  08:52

  [编者按] 上海交通大学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己任,高度重视学院发展,第十次党代会和学校综合改革方案都提出,要积极推进“院为实体”管理体制。在上海交通大学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之际,学校推出“百廿交大 院系风采”专栏,以“全媒体院系日”的形式,在交大主页、新闻网、交大报、交大官方微信、官方微博、智慧之窗电子屏等宣传载体全媒体、全方位展示各院系的办学特色、标志性成果、近年来成就和未来发展规划,打造“学院名片”,助推“院为实体”改革进程,在全校营造浓郁喜庆的校庆氛围,激励交大人凝心聚力,共创一流。

 

 

  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立足微生物学科前沿,以微生物重要代谢途径的揭示、改造与优化等基本科学问题为核心,提升我国在微生物及其相关学科的创新能力,打造世界一流微生物学科,为国家创新驱动提供强大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学院率先在国内提出了代谢科学发展战略,围绕这一学科体系建设,多个重量级科研合作基地建设落成,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首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代谢与发育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代谢科学研究中心,以及牵头华东13家单位成立了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战略联盟,从学校、区域、国际合作多层级全面推动代谢科学与合成生物学发展。            

  学院注重师资队伍培养与引进,形成了一支由2名中科院院士、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千人计划入选者、6名973/s973首席科学家、6名长江学者、8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青年千人、4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组成的结构完备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凝聚形成了2 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和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学院党委(党总支)在学院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思想引领、支撑服务和监督保障的政治核心作用,2006 年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院依托国家生物学理科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根据生物学科人才培养特点,尝试建立了本硕贯通(六年制)、本硕博贯通(八年制)的培养机制,并与耶鲁大学、诺丁汉大学、阿德莱德大学等海外知名高校合作建立双学士学位、双硕士学位、双博士学位、本硕双学位等多种联合培养模式。2006 年以来,共获得全国优博论文3 篇,全国优博论文提名4 篇,上海市优博论文16篇。生科学子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iGEM国际基因机器设计大赛等比赛中多次取得佳绩。            

  学院师生在Nature、Nature Genetics、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Plant Cell、ISME Journal等国际权威刊物发表多篇文章,在DNA硫修饰、水稻发育与遗传机制、微生物环境治理、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等研究方向产生一系列国内外瞩目的科研成果。            

学院外部景观

学院大厅

实验教学中心数码互动教室系统

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院教工之家

  生命学院将充分利用已有的良好发展态势,配合学校创建“综合型、研究型、国际化”高水平大学的目标,抓住“两个一流”建设和“十三五”谋篇布局的契机,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以学科和基地建设为抓手,使生物学科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整体实力稳居于国内前列,若干个二级学科达到国际一流,生物学科进入世界前列。积极筹建生物工程一级学科,促进生物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力争生物工程的学科水平进入全国前列。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主页: http://life.s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