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寻找心中的最美校园”之上海交大:最老牌高等学府+最大单体校园,这些奇珍值得细数[图]

03.04.2018  22:07

摘要: 【编者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上海的春天,来到了几十座高校校园。这些高等学府,交织着生态景观与人文积淀,也像历史与文化之花那样,在申城各处盛情绽放。从城中到市郊,从江畔到海滨,你心中的最美校园在哪里?我们与你一起寻找,一起点赞,一起抒写……

一边是122年前“南洋公学”的奠基石,18世纪建造并留用至今的古典风格建筑;另一边是草木葱茏、花果满岛、湿地鱼禽、蛙唱虫鸣,一派江南水乡风味。从徐汇校区,到闵行校园,上海交通大学既是上海滩上最老牌的高等学府,也是面积最为广大的单体校园。在5000多亩的新老土地上,这些奇珍值得一一细数……  

游园多识花草之名

人间四月天,从梅香樱艳、海棠醉春到竹径幽香,上海交大校园再一次花开成海。“校花”竞放,最美哪一朵?  

植物园导览图

根据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大四学生朱秋明制作的交大版“赏花地图”,新图书馆、致远湖畔、思源湖畔,常见“桃之夭妖,灼灼其华”的桃花;涵泽湖畔、宣怀大道,常见“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的紫荆;第一餐厅、新图书馆,常见“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的玉兰;南洋北路、紫气东来门,常见“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垂丝海棠……  

思源湖畔

赏花地图上的高频词中,有一个“植物园”,那里的“五林三区”涵盖环园海棠林、校友银杏林、香樟林、果林、乔灌木林以及园林植物标本栽植区、芳香植物栽植区、城市常用树种栽植区。无怪乎,它的全名是“上海交通大学园林植物标本园”,前身可以追溯到闵行校区二期建设时期的景观苗圃,始建于2004年10月。这个园区占地达52000平方米,是一座融科研、教学、科普、景观、休憩为一体的开放式园林空间,也是学校农林、园艺、药学、生态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教研、引种及实训基地。  

健身步道

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园林科学与工程系副系主任张荻介绍,在教育部和农业部支持下,以农生学院为主体实施这项“园林植物标本园”工程建设,目前共搜集81科,262属、近500种观赏植物,并按照科学方式进行标牌记录展示。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事实上,美国康奈尔大学、日本千叶大学等国外高校都对植物资源圃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持续投入和建设,目前全国范围设立植物园的高校还屈指可数。    

园中奇珍,不仅有国家一级保护濒危植物,如:秃杉、枷椤木、舟山新木姜子等,也有珍稀品种,如:羊踯躅(黄色杜鵑花)、野茉莉、连香树、称锤树等。  

花开教学楼

寻着“门路”找到名人

学校大了,什么门都有”,进校时找到最近的门很重要。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阮忠,也是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一位教师的父亲。他曾运用航拍技术,以超广视角寻访偌大校园的地标。统计一下,华山路上的徐汇老校区东南西北4座大门,而闵行校区现有9座大门。  

徐汇老校门

比如东边莲花南路上的“紫气东来”校门,被学生们惯称为“庙门”。此门位于闵行校区历史文化东西轴线的东部起点,古典在左,历史在右,秉承徐汇校区东大门之传统,结合中国古典形式和现代结构进行“复刻”。另外,剑川路上南大门的建筑造型,体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交大传统,总高度18.96米,纪念交大创建之年1896——它也因其方正外观被师生唤作“凯旋门”。  

进门”了,还要“对路”。交大的路,大多出自交通大学大师们的名字,给人时空穿越之感,仿佛正与名师同行。古色古香的宣怀大道,忘不了创校者盛宣怀,在甲午之后仿照西方近代学制在沪创办南洋公学,开中国新式教育之先河;云淡风轻的文治大道,忘不了交大老校长唐文治主张“尚实”,以塑造“第一等人才”为己任,广揽名师,首创工科;书香宜人的元培路,忘不了交大老校长、原特班总教蔡元培,任职期间对交大学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播民主主义思想;银杏纷扬的学森路,忘不了这位知名校友和“中国导弹之父”,这位全国至今唯一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科学家;湖畔悠悠的叔同路,忘不了文化名人李叔同,在诗词、语言、音乐等领域成为中国新文化史上的先驱……  

盛宣怀雕塑

亦桥亦路的“(吴)文俊路”,水杉依依的“(徐)光宪路”,还有曲径通幽的“(王)振义路”——师生们说:但愿你能回忆起,光影下、路灯旁,在一条条充满故事的大师路上,是每个学人不断向着大师靠近的步伐。    

地上宝藏进楼便是

致远湖与“钟楼

名花之外,也有名楼。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楼亦同,一批校园老楼与甲午战争、五四运动之年同龄,用它们的视角见证了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爱国荣校”的历史。    

清水红砖、山形立面的老图书馆是进入交大徐汇校区后见到的第一幢建筑,也是中央绿地周边不可错过的最美风景,不少摄制组都在此地取景拍片。这幢兼具巴洛克和科林斯风格的古典折中式建筑,明年就要迎来她的百岁生日。  

1896年南洋公学设立以来,上院、中院、外院、宿舍、实验场所等陆续建成,惟有图书馆一直没有独立大楼,只在上院底楼大讲堂的一隅,设有一间阴暗狭小的藏书楼,不仅阅览不便,而且藏书量少。但在当时,交通部连这所公办学校的常年经费都难以拨发,更无余款添建需要耗资数万元的图书馆。1917年4月,老校长唐文治呈请时任总统黎元洪及交通部批准筹建,并专门设立“建筑图书馆筹备会”。同时,他联合著名校友及交通、教育两部要员23人,包括张元济、蔡元培、叶恭绰、杨士琦、曹汝霖、范源濂、许世英、王清穆等,发表募捐启事,开创了学校广揽校友、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的先河。1919年10月图书馆正式落成,面积2687平方米,可容纳藏书10万余册,其规模在国内高校名列前茅。    

相比更早期建设的中院,其内部结构开始使用混凝土材料,这在当时还是比较前沿的材料,体现出交通大学作为工科学校走在科学前沿的精神。”上海交大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南洋筑韵》一书主编曹永康认为,其建筑内部则积极使用了巴洛克建筑常用的双柱和曲线雕花楼梯栏杆,全楼体现了那一时期较早接触西方文化知识分子的主流审美观。  

交大宝藏”就在地上,进进出出俯仰可拾。比老图书馆更老的“中院”,坐落在大草坪北面,是这座跨越3世纪校园的历史原点,目前仍发挥着教学楼办公楼的综合作用。曹永康表示,作为校内唯一一座始建于18世纪并使用至今的建筑,其英国样式主义风格在英国安妮女王时期和美国大学早期建筑中也可见到,也体现了清末西方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和变异。    

值得一提的还有,位于徐汇校区西部“饮水思源”校徽雕塑后的“执信西斋”。作为校园内第一座大型学生寝室,它当时配备的设施就十分先进,既有电话又有冷热水浴室,基本按照宾馆标准设计,“这样高规格的学生寝室在当时国内极为罕见”。  

来源:上观新闻 2018.04.03  

原文: “寻找心中的最美校园”之上海交大:最老牌高等学府+最大单体校园,这些奇珍值得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