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头版]上海交大和加州理工学院共议科创中心建设与创造力

22.03.2015  13:56

钱学森的大名,昨天被中美两所名校的校长反复提起。加州理工学院新校长托马斯·罗森鲍姆就任后的首次出访,就来到中国的上海交大,而这两校都是钱学森的母校。    

与硅谷同在加州,加州理工百余年历史上诞生了30多名诺奖得主。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背景下,中美两校校长就大学责任、如何培养创造力等展开讨论。    

大学责任:培养学生拥有独立研究能力

当天,罗森鲍姆与上海交大校长张杰院士参加了3500名应届研究生的毕业典礼,他明确表示,“大学责任首先是培养学生。”他认为,培养学生不仅是学习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新环境中拥有独立研究能力,学会掌握理解世界的新方法。而谈及加州理工与硅谷科创中心的关系,罗森鲍姆举例说,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就是加州理工毕业生,毕业生们可以造就很多企业,可以造就一个硅谷。    

教学相长,教研合一。由于办学规模小,加州理工只有几百名教授,必须确保他们都是各自专业领域的一流学者,攻关的难题也是世界上最麻烦的问题。“大学需要研究。”罗森鲍姆说,这种研究甚至在100年之后仍能对世界产生影响。同时,大学的研究与教学是没有界限、无法脱离的。对此,张杰非常认同,“研究型大学就应该把具有创新思维的老师与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放在一起,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科创中心:拥有自由发挥创造力的环境

对于创新强国美国,张杰认为,二战结束之前的美国与其他国家类似,也是靠要素驱动;而二战后的美国换了轨道,以创新驱动方式,先后在航空航天、计算机、互联网、创新药物、可持续能源领域,连上5级台阶。“这些驱动力都来自大学,其中航空航天主要就是加州理工推动的。”    

张杰援引钱学森的话说,钱老形容加州理工的学习氛围是,“每一天每一小时必须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其实,大学成为科技创新中心,与城市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同理,最需要的就是与众不同的创造力。    

这也要求我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大胆追求新观念。”罗森鲍姆表示,在加州理工学院,探寻新方向的尝试无处不在,发明夸克概念,发现类星体,开创分子生物学,揭秘地球内部结构,发起太阳系外文明搜寻……同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也不截然两分,高质量的基础研究本身就是极好的工具。因此,加州理工既研制世界最小的植入式医学装置,也主持建造世界最大的天文望远镜。罗森鲍姆说,“培养创造力并无秘密可言,关键在于创造一个拥有足够自由来发挥创造力的环境。”    

人才培养:中美跨校培养现象值得研究

钱学森1934年本科毕业于交大机械工程专业,后赴加州理工学院师从力学大师冯·卡门,1939年取得博士学位。后来,他在校长期担任喷气推进学教授,参与创建了加州理工喷气推进实验室,直至1955年回国。同为物理学家的罗森鲍姆认为,钱学森是中国导弹和航天之父。    

1979年,加州理工学院将最高荣誉“杰出校友奖”授予钱学森,奖状上写着:“您对基础科学的突出贡献,以及在教育上的创新和勇敢的领导,对我们进入超音速飞行与航天时代起到了重要作用。”    

事实上,加州理工这所只有2000名在校生的小型大学,还将多名交大本科生培养为杰出校友,包括电子学家罗沛霖院士、空气动力学家庄逢甘院士、流体力学家吴耀祖院士,以及钱学森师兄、现年102岁的上海交大老校长范绪箕。    

从上海交大到加州理工,这种杰出校友的中美跨校培养现象,值得研究。    

来源:《解放日报》 2015.03.22 第01版 要闻    

原文: 培养创造力的秘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