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印迹]雄赳赳南洋童子军[图]

15.01.2016  10:39

[编者按] 2016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即将迎来一百二十岁华诞。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建校至今始终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在跨越三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谱就了薪火传承、思源致远的历史篇章,也汇成学校文化和精神的宝贵财富,见证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从涓涓细流汇成滔滔大江的历史印迹。值此欣逢校庆之际,特推出“120周年,交大曾经走过”“交大印迹”专栏,彰往考来,发扬踔厉,崇树风徽。

为了增强全体学生体质,学校从1915年开始实行普及运动,以实现锦标与普及运动并举。当时普及运动称作“强迫运动”或“必修的运动课”,要求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必须参加技击、童子军、体操三项活动之一项,但如果“学生愿练习每项比赛运动或别种相当之游戏者”,则必修运动项目可以免习。强迫运动的主要对象是附中和小学学生。    

学校附属小学发起成立的童子军办得有声有色,声誉卓著。童子军为BoyScout的译名,1907年由英国将军贝登堡(Baden-Powell)创立,最初的成员只有二十多名,主要组织儿童过露营生活,进行烹饪、侦察、 攀登等活动。不久,许多国家竞相仿效。从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少年儿童组织。1920年,国际童子军总会在伦敦成立,童子军运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据1934年统计,当时参加总会的国家和地区有50多个,童子军人数达到226万余名。中国童子军教育由严家麟在1912年2月创始于武昌文华书院,其后流播渐远,为各地所仿效。  

14-童子军合影

1915年秋,在附小主事沈心工倡议支持下,体操教员沈维桢(字同一)试办童子军四小队,每队八人;同年冬附属中学亦举办。旋又得中华童子军协会上海支会认可,附中一二年级童子军为上海支会第九团,附小各级童子军列为第十团,学校童子军正式成立,这是我国中小学中最早建团学校之一。上海支会先后委派英国人李思廉、培克斯来校担任童子军团长,1919年改任沈维桢为团长,徐谢康、盛毓维(盛宣怀之侄孙)、沈葆琦(沈心工之子)等校友主动来校义务协助训练学生。1920年沈维桢升任上海童子军副总教练,盛毓维继任团长。  

南洋童子军 1923年南洋大学年刊

在上述人员的悉心筹办和严格训练下,童子军依照国际规定,订有统一的标志和服饰,开展了诸如纪律、礼节、操法、结绳、旗语、救护、露营等专项训练,并定期举行考核比赛。童子军的训练首先由团长教授各队队长,各队队长分别教给队员。定每星期二、四晚上七时至十时为训练时间,星期二讲授团中纪要及各种课目;星期四晚练习体操及为星期六野战实践进行准备工作。野战活动主要是锻炼队员的智力,比如是否机警,觉察力是否灵敏等,同时还锻炼队员的体力,如跋山涉水、窥探敌情、左右进退等身体的协调与敏捷等。此外,每逢学校运动会或足球队比赛等期间,童子军均到场维护秩序,并担当救护之责。每到学期期末,则举行分队比赛,并授奖仪式。  

1924年9月,留法南洋同学会招待赴丹麦南洋童子军师生

1917年童子军被学校列为附中、附小学生必修运动之一,附小部分三小团十七小队。1919年5月,参加上海支会各校童子军大赛,分救护、测量、旗语、制图、造桥、烹饪、娱乐等七项,本校童子军名列第一。1922年春中学部童子军裁撤,只余附小独办童子军。1925年10月11日,南洋附小举行童子军成立10周年纪念典礼,全天均为童子军操练表演,各界来宾学生家长两千余人莅临学校观摩。同年10月29日,附小童子军参加全沪童子军联合大露宿共四天,经过比赛结果统计,在所进行的3大项、15个小项的竞赛中,南洋附小童子军获得13项甲等,在参赛的11队中名列前茅。童子军并由此一步步走上国际舞台。1924年9月,南洋附小童子军队长沈维桢、附中学生林文奎等受江苏省童子军举荐赴丹麦哥本哈根,出席国际童子军总会在此举行的第二次国际童子军大会。这是中国童子军参加国际童子军运动的开始。1926年8月,应日本少年团总部的邀请,南洋童子军代表团20余人在沈心工的带领下,访问日本,这是中日两国少年团体的一次友好交流活动。此后,附小童子军逐步成长为一支组织健全、团容整齐、活动内容丰富的学生队伍,得到国内外人士的赞赏。    

来源:王宗光主编、欧七斤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史》第二卷“创建近代工科大学”。    

单位:党史校史研究室(档案馆合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