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文明与国际传播学术沙龙在上外召开

28.05.2019  11:54

5月19日,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亚洲文明联展活动的一部分,“亚洲文明与国际传播:范式与融通机制”学术沙龙在上外虹口校区举行。此次沙龙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新时代国际传播理论研究中心承办,吸引了来自日本、韩国、蒙古、印尼、泰国等15个亚洲国家和地区近40名专家和学者参会。

上外校长李岩松在沙龙开幕式上指出,文明传播要互融互通,国家才能共存共荣,世界才能和平发展。与新中国同龄的上外在70年的办学历程中为中外文化交往培养了大量人才,未来将继续以“服务国家发展、服务人的全面成长、服务社会进步、服务中外人文交流”为办学使命。此次沙龙的主题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一脉相承,对亚洲文明的发展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长远的历史意义。

韩国外国语大学全球安全合作中心主任黄载皓认为,当前中国应致力于夯实亚洲的价值和文明,一带一路需要“民心相通”。为此,要注重培养优秀人才来促进各国知识分子之间的沟通、高校等学术机构之间的沟通、国家之间的多边或单边沟通,其中高校所扮演的角色最为关键。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杨洁勉研究员在主题为“数字时代的亚洲文明:语境、内容与沟通”的报告中强调,各种文明都必须坚持互鉴交流,没有一种文明能够在封闭中走向繁荣,文明间的沟通不仅是一种现实,更必须是我们要追寻的目标。同时,亚洲文明一方面要求同存异,推动共性的发展,开创新的亚洲文明的特色,另一方面也必须努力与世界上其他文明进行多种形式的有效沟通,以致力于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发展。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吴永年教授看来,若把不同文明交流融合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当作人类文明最终冲突对抗的因素,並还大肆宣扬种族分歧,或者把人类之间的竞争说成是“文明的冲突”,那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歪曲、误判和挑战,开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倒车。

上海外国语大学武心波教授则倡导要从亚洲文明的源头开始,加强古文明的对话,去发现并找回自近代以来失去的文化本原,并以此为基础,去复兴亚洲文明、重建亚洲体系,以推动和确保亚洲的发展与繁荣,并更好地影响世界。

蒙中友好协会执行会长、蒙古国立大学教授其米德策耶在探讨游牧文明的生态智慧时提出,征服自然在给人类带来巨额财富的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可持续发展问题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问题。这种情况下,深入了解人类不同文明中的生态智慧,对不同文明的生态智慧作分析和比较,都是极为重要的。

印度查兰辛格大学印地语系罗新伟教授(Navin Chandra Lohani)则指出,历史悠久、丰富多样的亚洲文明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源,亚洲不同文明间彼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着的文明多样性正是亚洲文明走向世界文明中心舞台的优势所在。

上外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郭可教授认为,近现代西方文明在影响亚洲文明总体传播范式的同时,也影响了亚洲内部文明间的传播范式。在信息多元时代,媒体对亚洲文明有效传播越来越重要,开展跨学科的文明对话是防止文明传播“误读”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围绕 “亚洲文明融通机制”  “亚洲文明传播范式” “亚洲文明传播话语分析” “亚洲文明传播案例分析”等四个主题,中外学者们热烈讨论了亚洲文明国际传播的范式构建,以创新理念和研究方法,促进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进而推动亚洲文明中优秀成果的创新理念和成熟模式传播至全球。各国学者还就如何加强亚洲国家媒介融通与务实合作进行了充分交流,对引领传媒前沿,发出亚洲声音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关新闻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亚洲文明与国际传播”学术沙龙开幕式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

东方网:“亚洲文明与国际传播:范式与融通机制”学术沙龙在沪召开

新华社:中外专家在沪探讨亚洲文明与国际传播

中新网:中外专家在沪共论亚洲文明融通机制与传播范式

文汇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40多位亚洲学者聚首上外这场学术沙龙上,热议亚洲文明国际传播新范式 

环球网:亚洲文明与国际传播学术沙龙在上外召开

社会科学报:亚洲文明与国际传播学术沙龙在上外召开

中国日报:亚洲文明与国际传播学术沙龙在上外召开

Shine: Academic salon for Asian civilizations a success

人民网:亚洲文明与国际传播学术沙龙在上外召开

光明日报:亚洲文明与国际传播学术沙龙在上外召开

初审 / 编校 / 责任编辑 / SI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