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结缘三任尼泊尔总理

11.04.2016  10:33

2016年3月19日,尼泊尔总理奥利在接受周盛平采访之前阅读《亚太日报

  新华网北京4月11日电 《亚太日报》尼泊尔版总编辑周盛平的背包里,通常会装着数份报纸。每一次拜访或是会见,他都会将最新一期全彩印刷的《亚太日报》尼泊尔版英文双周刊赠送给对方。

  从自写文稿、自己校对,到拥有十来个人的一个团队,从当初费半天口舌仅拉来一百美元广告,到如今精美的期刊摆上尼泊尔总理、部长的办公桌……这份英文报纸正在从稚嫩走向茁壮。

   结缘三任总理

  2011年底,周盛平来到尼泊尔工作,次年担任新华社加德满都分社首席记者。2013年7月,《亚太日报》尼泊尔版创刊,以纸质英文报纸的形态呈现,半月一期,一般每期8版,有时也出12版和16版,以时政、经济、服务为主要内容。

  2013年7月,亚太日报尼泊尔版创刊,这版文字是尼泊尔三位前总理就中国梦接受专访

  《亚太日报》尼泊尔版平均发行量为5000份,这在尼泊尔这个英文读者总量不大的小国,算是一份大报了。在尼泊尔,英文报纸发行量一般在几百份到一千份之间,即使是发行量最大的《喜马拉雅时报》也就一两万份。

  更令周盛平欣慰的是,《亚太日报》尼泊尔版的读者层次较高,大多是政经界人士、知识分子和白领阶层。每期报纸出刊后,报社营销人员都要拿出500份报纸,每一份都写上收报人的职务、姓名,然后统一送到尼泊尔总理府狮子宫。

  正是用这种方式,《亚太日报》在尼泊尔政府职位重要的公务员中有了较高知名度,甚至还与三位总理结缘。

  2016年春节前夕,周盛平来到尼泊尔现任总理奥利的官邸,为他戴上了一条印有汉字“”的大红围巾,又送给他一个大大的中国结。奥利十分高兴,通过《亚太日报》给中国人民拜年,“希望中国人民在新的一年健康、成功、繁荣”。

  2016年2月4日,尼泊尔总理奥利在给中国人民拜年的时候,接受周盛平代表新华社和亚太日报赠送的礼物

  一个多月后,奥利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启程前再次接受《亚太日报》专访。周盛平将登有奥利拜年文章和图片的《亚太日报》送给他,奥利十分高兴,认真地看了几分钟,大声念出了“Asia Pacific Daily”的报名,并嘱咐工作人员将报纸收好。

  如果说,《亚太日报》尼泊尔版是奥利向中国人表达祝福的窗口,那么对于他的前任柯伊拉腊而言,这份报纸可以算是他表达自我的平台。

  2014年2月,被誉为“世界最穷领导人”的柯伊拉腊当选尼泊尔总理。这位恪守清贫寡淡生活的总理,公示的财产仅有三部手机,国人对他寄予厚望,然而,非议也很快传来,有政敌认为他“是一个隐士,不应该当总理”。

2014年5月12日,周盛平与尼泊尔总理苏希尔·柯伊拉腊在交流

  柯伊拉腊显然需要一个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来解疑释惑,表达自己的思想。他最终选择了《亚太日报》,这也是他担任政府首脑后首次接受媒体专访。

  “我不是一个隐士,而是一个瑜伽修行者”;

  “我一直独身,’嫁’给了尼泊尔的民主事业”;

  “我没有魔杖,尼泊尔的问题没法一夜之间解决

  ……

  专访中,柯伊拉腊坦诚相对、直抒己见。

  访问结束后,周盛平撰写了《八句话解读一个真实的苏希尔·柯伊拉腊》一稿,并刊登在当年5月的《亚太日报》上,文章立刻在尼泊尔引起很大反响,好几家尼泊尔文媒体将采访文章翻译成尼文发表。而据柯伊拉腊的助手说,总理拿到报纸后,“把文章看了好几遍,十分满意”。

2014年5月12日,尼泊尔总理苏希尔·柯伊拉腊在认真阅读亚太日报

  甚至于,尼泊尔另一位前总理巴特拉伊,不仅自己多次接受《亚太日报》专访,还将夫人雅米介绍给周盛平当作者。“这位记者,办了一份很好的报纸,你可以跟他好好聊聊,”巴特拉伊这样告诉夫人。

2015年1月13日,周盛平采访完尼泊尔前总理巴特拉伊后双方合影留念

  2015年1月13日,在前总理巴特拉伊的家里,周盛平给其夫人雅米介绍《亚太日报

  雅米夫人的父亲年轻时在中国西藏做生意,还跟西藏姑娘有过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老人家后来出版了一本诗集《拉萨发展了》,这本尼泊尔文诗集后来被翻译成英文和中文。认识周盛平后,雅米觉得应该在《亚太日报》上发表一些文字,以纪念父亲这段传奇经历。于是,就有了《不到拉萨非好汉》一文,雅米在文中介绍了父亲那本诗集的出版过程。

  “为了这篇文章,雅米和我们沟通了很多次,”周盛平说。

   搭建一座桥梁

  移动互联网时代,纸质媒体似乎逐渐陷入弱势地位,然而,在经济落后的尼泊尔,报纸仍然是最具影响力的媒体,这也为《亚太日报》尼泊尔版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如今,在加德满都的报摊上就可以购买到全彩印刷的《亚太日报》。不过,报摊销售的《亚太日报》,只占每期印刷总量的一小部分,周盛平和同事们会将另一部分在尼泊尔总统府、总理府、各大部委、各使领馆等免费发放。此外,在加德满都谷地几乎所有五星酒店的客房内,以及尼泊尔最大私人航空公司博达航空的航班上,都可以看到《亚太日报》尼泊尔版的身影。

2014年3月20日,新一期报纸上市在尼泊尔报摊销售

  当然,创业维艰,任何事情不可能一帆风顺。要想办好《亚太日报》尼泊尔版,并让当地人接受,不仅需要经费,更需要好的内容,诚恳、扎实的态度和巧妙、灵活的工作方式。尼泊尔人时间观念较淡薄,每次召开大型会议或论坛,开幕时间往往会比原计划推迟半个小时或更晚,正是这个无聊的“垃圾时间”,却被周盛平视为推广报纸的好时机。他会在得到主办方允许后,向与会嘉宾发放《亚太日报》,于是便出现了会议开始前,人人在座位上读《亚太日报》的场面!

  此外,在内容建设上,《亚太日报》一直致力于增进中尼两国人民的友好,传播中国的声音,特别是中国的大政方针和外交主张。尼泊尔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但其国内舆论也并非至清如水,在主要英文报纸中,尼政府主办的《新兴尼泊尔报》影响力相对较弱,而其他一些报纸背景复杂,受到地区和域外大国的影响……

2014年10月21日,报社职工在装订《亚太日报》

  《亚太日报》尼泊尔版的出现,丰富了尼泊尔的舆论体系,增加了另一种声音。《亚太日报》尼泊尔版已经成为尼泊尔媒体一个重要的消息源,就连一直对华不太友好的《喜马拉雅时报》和《共和国报》也会不时引用《亚太日报》的消息。

  如今,《亚太日报》尼泊尔版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周盛平也感觉到了“三多”——购买、索要报纸的人多了;主动接受采访的人多了;愿意一起合作的单位多了……他还发展了一批铁杆“粉丝”——尼泊尔资深外交家比什努·内帕尔、前财政部长拉纳等人,都成了《亚太日报》的专栏作者。

  对于《亚太日报》今后的发展,周盛平这样说道:高大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也无法阻隔中尼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步伐。那么,《亚太日报》完全可以成为中尼两国人民增进友谊、加深理解的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