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座亭”理顺社区综合治理难题

20.10.2016  00:03

   (解放日报) 重阳节前夕,长宁区新泾镇天山星城居民区的100余位居民,在刚装修一新的社区活动室里参加一年一度的社区“百家宴”。每个人从家里带一样拿手菜,跟邻居、物业和居委会干部分享。

  谁能想到,这间位于地下的活动室曾是小区居民和开发商的矛盾焦点。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切的转折点竟都是因为小区里的五座亭子。居民把它们用作自治阵地,久而久之,形成天山星城独特的“亭文化”。

  因500平方米地下室积怨10年

  日前,记者走进天山星城位于威宁路的大门,宽敞的通道可容纳两辆大型车同时从不同方向进出小区,参天大树下,小区宣传栏和地图一尘不染。

  天山星城地处威宁路以东、天山路以南、新渔东路以北,占地18万平方米,现有居民2009户约5000余人。居民区党支部书记费卫新告诉记者,小区最初的居民来自原天山村、陶家宅生产队和薛家宅生产队,2012年起,小区才作为商品房出售。这使得小区情况有点特殊,是一个农民动迁房和居民商品房混合的社区,许多居民生活习惯至今还保留着浓厚的乡村气息。

  2006年,首批农民户搬进小区后,居民和开发商的矛盾就出现了。

  “农民红白喜事要有举办场地,开发商承诺给居民辟一间500平方米大小的活动室,大家蛮期待的。”没想到,搬进新家后,活动室却在没窗、无采光、不通风的地下一层,这让居民大为不满。“一些居民坚称,如果不把活动室改到地上,坚决不使用。”居民与开发商之间的矛盾就此开始。

  2012年,天山星城居委会成立,时年48岁的费卫新担任居民区第一任党支部书记。由于没有正式办公场地,一开始,8名居民区干部“蜗居”在10余平方米的一间临时办公室。“大家不在意环境局促,但听居民吐槽,或搞选举等工作总要有个像样的地方。”场地问题怎么解决?终于,在小区转悠多次后,费卫新从小区配套景观——五座亭子里找到了灵感。

  26对夫妇金婚典礼成转折点

  记者看到,五座亭子分散在小区各处,有中式古典园林风格的六角亭,也有现代风格的回廊。每座亭子都有一个雅号,分别为“梦贤亭”“梦爱亭”“梦悦亭”“梦思亭”和“梦馨亭”,面积最大的有100多平方米,最小的也能容纳七八人围坐。

  费卫新说,给五个亭子取名“梦字辈”,是为了让居民回到小区后,能打心眼里感到舒心,就像在毫无忧虑的梦中。不过最开始,居民对这些用意还不甚了解。真正打开小区治理局面的转折点,是2012年重阳节。那一天,小区举行了首个大型活动——为26对老夫妇举办金婚典礼,地点就在“梦悦亭”。

  “本地人对喜事很看重,26对金婚夫妇一起庆祝,大家对‘居民区活动’有了直观感受。”从典礼现场的照片可见,虽已是白发苍苍,但50余张笑脸却透露出别样的活力。

  “金婚典礼后,许多活动都打开了局面。”费卫新说,第一年的金婚典礼让居民对社区活动产生兴趣。于是,第二年重阳节,居委会又组织了一场“百家宴”。一百户居民,每家每户带一个拿手菜和邻居分享。费卫新说,“百家宴”举办到第四年,现在小区里很多老人每年就盼着这顿特殊的“大餐”。

  活动多了,居委会和居民的关系自然就近了。更重要的是,居民们不再把对开发商的不满转嫁给居委会,开始主动配合与开发商沟通。一番协调后,最终在2014年,居民与开发商达成共识,由后者负责在活动室所处的楼房,开一扇与小区连通的大门,同时增加地下室通风口。今年初,活动室完成装修向居民开放,十年矛盾终于解开。

  现在,小区活动室入口处挂着“星城之家”的门牌,沿楼梯向下,就是新开张的活动室。开灯后,宽敞明亮的室内有一个小舞台,旁边一整堵雪白的墙面,贴上照片就是现成的摄影展。

  社区治理有了“品牌效应”

  2014年,天山星城居委会有了正式办公室,结束了在亭子下“靠天吃饭”的日子,但小区的“五亭文化”却延续下来,以亭为轴心,形成了不同主题的“亭文化”活动点,建立了“亭文化联盟”。

  五个亭子中,梦贤亭的主题是“共治”,小区纠纷调解小组、环保小组、环境整治队以及与宠物相关的日常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梦悦亭的主题是“共乐”,是小区舞蹈队、合唱队、健身队、乒乓球队和沪剧沙龙的大本营;梦爱亭的主题是“公助”,小区的健康管理小组、老年助餐点、医生工作室、理发工作室和司法服务工作室都在这里;梦思亭顾名思义,主题是“共学”,风和日丽时,小区组织的读报、摄影、插画、书法讲堂都在这里进行;梦馨亭则是以“共建”为主题,经常举办妇女之家、社区单位参与的温馨活动等。

  “之前大家都觉得小区道路坑坑洼洼,于是就坐在梦贤亭里商议怎样整治小区道路。”费卫新说,“亭文化”虽名称雅致,却不只是关注风雅之事。比如今年,居委会发布《亭文化联盟自治金管理规定》,正是用来明确小区居民自治金的筹集、管理、申请、使用和监督等规则。

  据介绍,由于一些农民动迁户习惯在楼道和地下车库堆放旧家具、废弃自行车等杂物,“断舍离”成了难以完成的任务。于是,小区居民在梦贤亭商量后,于2015年成立楼道整治队,由居民担任志愿者,与居委会干部、物业一起对小区41栋居民楼的大型杂物逐一排查,找到所有者。

  “亭文化”的出现激发了大家对居民区发自内心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