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打造上海城市品牌

02.12.2015  12:01
  上海昨天对新近通过的“互联网+”行动方案进行解读——上海希望能用3年时间,通过21个专项,实现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副市长周波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上海这个一贯注重“规范”的城市来说,推进“互联网+”的一大挑战是要在创新与监管之间取得平衡。
  
  这个名为《上海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的文件,是在一周前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意见》提出,上海推进“互联网+”的主线,是促进实体经济转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改善民生、形成“互联网+”新型生态系统。《意见》提出,到2018年,上海要借此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营造互联网发展新环境、打造互联网城市新品牌。
  
  周波表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相关文件,本市从今年上半年开始着手编制该《意见》。最终,《意见》提出了21个专项行动,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别:一是着眼于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专项,包括互联网+交通、+健康、+教育、+旅游、+智能家居等;二是与“四个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相关的专项,包括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商贸、+研发设计、+众创空间等;三是有助于推进智能制造的专项,包括互联网+虚拟生产、+协同制造、+供应链、+能源等;四是需要政府着力推进的专项,包括互联网+电子政务、+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等。
  
  周波表示,上海推进“互联网+”面临三大挑战:首先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相比,政府管理相对滞后,必须探索适合互联网的管制方式;其二,“互联网+”催生的新业态正在对传统利益格局造成冲击,这个过程中,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是一个难题;其三,在鼓励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同时,包括信息安全、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这就要求有关方面及时完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并加强安全管理。面对各种矛盾和障碍,周波建议上海以“四宽”理念来应对——视野要宽广,管制要宽松,氛围要宽容,体制机制要宽心。
  
  实际上,上海发展“互联网++”不仅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软硬件环境,在处置“互联网++”带来的利益格局变动时,本地政府部门已经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开明。以最具代表性的网络约租车为例,上海是国内最早明确表态“要拥抱‘互联网++’”的地方。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