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云医院"落地徐汇区中心医院 患者凭处方就近配药

23.12.2015  18:33

  如何解决挂号难、住院难、医患关系紧张等就医难的问题?日前,上海首家“云医院”落地徐汇区中心医院,“互联网+医疗”拿出了解决就医难的新型就诊模式。今后,市民前往徐汇区中心医院看病可实现线上挂号、缴费,可通过医院设在居委会的线上诊疗场所,或通过家中电脑、手机等进入该医院专业科室,利用视频远程求诊;医生开出处方后,患者可凭打印处方去附近药店配药。

   随时随地在“云上”看医生

  43岁的汤先生来到家附近的社区医疗服务点,打开电脑上下载的“云医院”软件登录,并进入网上诊室。没等多久,汤先生就看到了摄像头另一端的值班医生,他向医生讲述了最近的困扰,时不时会头晕,睡眠也不好,血压更是很不稳定。医生当即就让汤先生使用服务点内备有的血压计、血糖仪来检测,在服务人员的指导下,汤先生的血压、血糖报告立即上传到了医生端。医生在询问了汤先生餐后2小时血糖、血压等日常情况之后,为汤先生在第二天在线预约了徐汇区中心医院的平衡测试,并现场打印了医生电子签名的处方。整个诊疗过程中,汤先生和医生就像在使用社交软件一样视频通话,全程不超过20分钟。

  徐汇区中心医院院长朱福介绍,“徐汇云医院”正是“互联网+医疗”的一项改革创新模式,是针对医院目前“挂号排队长、就诊等待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等问题,通过云计算技术在网络终端进行辅助医疗服务的应用,为患者提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智慧医疗服务,缓解普通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问题。“徐汇云医院”的主要功能是可以进行“云上”预约、咨询、医疗、查询、支付、互动等环节的服务。其中,医疗服务可实现“视频面对面”、“掌上面对面”并可实时上传检验检查报告;可现场打印医生电子签名的处方。“虚拟医生不再是天方夜谭”,朱福表示,今后,市民前往徐汇区中心医院看病既可实现线上挂号、缴费,又可以在医院设在社区居委会的线上诊疗场所,利用电脑或患者身处家庭、工作及任意场所,利用手机上网进行注册,就可以进入徐汇区中心医院的专业科室,利用视频寻求医生和专家实现远程移动医疗服务。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出处方或提出必要的检查检验,患者可凭借处方就近去附近药店拿药。

   成为患者“到家”的医院

  以往,老年人总被认为难以接受新兴技术。但朱福却表示,自从“徐汇云医院”上线后,老年人的接受程度反而更高。他说道,年轻人对医疗需求并不大,老年人相对需求就非常大。一听说有了“云医院”,以后小毛小病就不用专门跑到医院排队看病,在家或附近社区就可以跟医生面对面看诊,老人们就十分感兴趣。遇到来教学如何使用的工作人员更是非常积极,一下子没学会的还要记笔记、录音下来回家继续学。朱福进一步介绍,目前,徐汇区中心医院已经与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点、居委会、41家养老院、70家零售药店及部分学校展开合作,设立医疗服务点。这些服务点备有包括血压计、血糖仪在内的8种常用医疗设备,患者在服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徐汇云医院”平台就可以实现电脑端“视频看医生”。“徐汇云医院”的运行,对普通患者,尤其对于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老人,满足了他们对于便捷、规范医疗的需求,更解决了医疗“最后1公里”问题,让社区养老不再只是空想。此外,个人通过APP,还可以及时便捷地了解医院信息,在线预约挂号检查,浏览报告以及支付各种医疗费用。APP同时有效解决了病人诊后随访问题。

  据悉,“徐汇云医院”患者APP自上线后,以实名制、会员制形式向上海市及徐汇区工会会员、教师、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和医务员工及家属开放,至今注册用户5500余人。从上午8:30至下午16:30,每天有6-10名专家专科“云医师”接诊患者,全年无休。“云医院”每日患者量达67人,累计已为2500名患者提供了落地的“云医疗”服务,线下的徐汇区中心医院的服务窗口无缝对接,预约门诊量及住院患者逐步提升,将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点、养老机构、家庭病床、社会药房、远程医疗机器人及每一位个体使用者互联互通。

   “小白”机器人为健康保驾护航

  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徐汇云医院”还配有“小白”机器人“走到”患者面前实现视频看诊。朱福表示,“小白”机器人是徐汇区中心医院从美国引进的“智慧医疗”机器人,只要接入无线网络,在世界任何地方用台式机、手提电脑、手机或iPad,即可远程遥控和驱动千里之外的机器人给病人做检查;与病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现远程巡诊。也就是说,在“小白”的帮助下,居住在远郊地区、卧床不便的病人不必再为看病、复诊而频繁奔波,医生也无需频繁穿梭于医院和病人家庭之间,专科医师与社区全科医师一起,共同为病人健康保驾护航。

  “小白”机器人长着大圆脸,身材苗条,高约1.2米,携带方便,打包即可随身携带;它具有自动充电功能,一次充电,可使用12小时;“小白”体内内置电脑系统,可解读、接受和传输各种信号;同时安装有摄像机和屏幕,可智能对话;底部万向轮可按照主人(病人或远程医生)意愿自由移动,主人也可以用操纵杆近距离或远程控制机器头部的屏幕和摄像机角度。医生通过该机器人可观察病人,向病人询问病情,病人通过屏幕也可以看见医生,向医生咨询病情。朱福介绍,“智慧医疗”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协助医护人员远程交流;协助医生与患者之间个性化服务;协助患者家属/朋友随时随地远程交流;协助健康管理和监督健康状况;急救、产房等特殊环境下应用;解答老年健康和产妇婴幼儿咨询;亲属在住院或疗养期间随时探望拜访;协助患者学生在家远程听课学习等。

   电子处方仍需进一步改善

  日前,中国第一张在线电子处方在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出,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在不断涌现。电子处方的意义在于患者可以凭借医生开具的电子处方,到指定医院上门自提药品或者由指定药店进行配送药品,但在目前仍然缺乏相配套的政策支持。“徐汇云医院”同样可以由医生开出电子处方,患者也可在其合作的服务点、药店进行取药。但同时却存在无法与医保挂钩、自费买药的缺陷。在社区服务中心等服务点还可通过医保卡进行取药,但在药店却还需解决这项问题。

  朱福坦言,一项重大的改革其涵盖风险也是巨大的,风险不可能被完全规避,否则就不能称之为风险,“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目前的移动医疗平台是否存在安全漏洞?云平台推广的进度是否会与当前的医疗体系发生不必要的冲突?这些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都将面临,要想“规避风险”,就得各部门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突破信息孤岛的隔阂,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计划以及应对风险发生时的策略。与此同时,“云医院”开发商要积极推出简单实用安全的应用,医院以及医务人员要积极参与进来,政府要积极做好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积极进行监督反馈。如此四位一体,全社会都动员起来,每个人都是受益者,也都是风险的承担者,如此风险发生的概率即可大大降低。

  此外,运营过程中亦存在风险,如大家最关心的医疗纠纷问题,如果在医院出了医疗纠纷,往往是医院联合医师同患者协调解决。而在“云医院”,如果证据不足或缺失,医师可能要独自面对医疗纠纷。目前,徐汇区中心医院对每位利用网上诊疗的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以保证医生查询病史和医患之间发生纠纷时可以追寻原始记录。但这远远不够,因此对于“医疗+互联网”而言,还需要国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