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园养素——于学波中国画作品展在上理工沪江美术馆开幕

20.04.2017  19:17

      4月18日下午,由上海理工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共同主办的"丘园养素--于学波中国画作品展"在上海理工大学沪江美术馆拉开序幕。与会嘉宾有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孙跃东、图书馆馆长王宏光,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政委张全明大校、副政委李国强大校,中共杨浦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史文卿,安徽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主任刘泉、党委副书记李宗怀,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余晓波,复旦大学原副校长陈晓漫、经济学院院长张军,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陈翔,上海书画院院长丁一鸣,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胡建君,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徐明松,时代国际出版传媒执行董事陈涛先生,上海航空传媒总经理赵维平等来自高校、新闻出版界、书画界、企业界的领导、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现场掌声如雷、人头攒涌,各界文人雅士集聚一堂,参加了这场与国画艺术零距离接触的展览。开幕式由上海教育电视台主持人徐丽遐主持。
      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长王宏光教授在开幕式上提到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也在本月举行传统读书月活动,他向沪江美术馆对本届读书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与会嘉宾纷纷致辞后,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孙跃东宣布画展开幕,并与与会嘉宾一道,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下为画展开幕进行剪彩。
    随后,此次作品展的学术座谈会在沪江美术馆三楼举行。座谈会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胡建君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徐明松先生共同主持。
    座谈会气氛热烈,大家从于学波先生的画作中,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欣赏角度,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胡建君女士形容于学波先生是最有诗经气质的画家,同时操刀又操琴,舞文又弄墨,心中自有山林之气,好与古人游,与现世浮躁气息不同,他的山水画更带有一种“静”气,更带有一种笔墨的生气,十分引人入胜。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陈翔从当下的“传统文化热”入手,以传统文化(传统绘画)的视角,对于当代绘画方面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选择性等着重进行了阐述,就最近的绘画市场更多的偏重于随波逐流,而忽略自身的文人气质进行了批判,同时也对于于学波先生的“文人气”也表达欣赏,在这一点上上海书画院当代著名画家方攸敏先生也深表同意,他认为,当代绘画对于绘画的传统形式和传统美感忽略更多,对于高雅来说更注重世俗化,而此次展览的绘画更多的是给人以一种宁静放松的心态,同时也送了一副字“雅韵”给于学波先生,以字配人,以字形容人。而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副政委李国强大校表示虽然作为一名门外汉,但是从欣赏的角度而言,绘画讲究的是一种心灵宁静,画风需要的是一种宁静,作为画家应该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亲近,少一些偏颇,多一些理性,这同样适用于医院。
    最后是于学波先生的总结,他对于自己在作品中的感情进行了阐述,主要是怀着一种回报家乡养育之恩的一种感情,他更理解那方水土的贫瘠,理解家乡那些人的渴望,用绘画表达家乡人民的生存状态,画作中表现这份落寞,但同时反而在这种落寞中找到了一种自由,一种欢脱,一种山花烂漫的精神状态,同时也是对当下浮躁的文化环境的反思。通过这种学术交流与会人员收获颇丰,在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中,学术座谈会完美落幕。
    此次画展将展出艺术家于学波先生自2013年来的50余件作品。其作品以山水为主,继承宋元文人画精神,以水墨挥洒,古法用笔,抒发了画家的人生追索与感悟,笔墨画境都如诗意一样隽永、画作长卷、小品,洋溢出的意味,一似郭熙所说,“爱夫山水”。“鱼樵归隐”,“林泉之至,烟霞之侣,梦寐在焉”,摆脱“尘嚣缰锁”而“快人意”,而追寻那种真、善、美的人生真谛。画展展期为2017年4月18日--5月10日,欢迎各位老师同学以及业内外人士前来参观,学习和交流,同时预祝“丘园养素--于学波中国画作品展”圆满成功。

 

剪彩仪式

 

活动现场

 

上海书画院当代著名画家方攸敏先生(右)向于学波先生(左)赠送书法

供稿:版艺学院 沪江美术馆

编辑:新闻中心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