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我们反"二孩" 沪高中生开展调研后建议让父母做主

26.02.2016  19:38

  从寒假开始,来自世界外国语中学、复旦附中和华师大二附中的8名高一学生开始了一项名为《单独与全面二孩放开后二孩家庭中一孩的心理特征研究》,在通过千余名家长的问卷调查和17户家庭的深入走访之后,他们发现,绝大多数的青少年对家中添个弟弟妹妹,并不反对。而有了二孩的家庭中,老大更是普遍觉得,弟弟妹妹很可爱。

   弟弟比我整整小15岁

  8名学生中,肖希宇、时陈铭、范语千、余斯扬、张涵、栾诗鹤来自世外中学,章雨祺来自复旦附中,沈昕宇来自华师大二附中。之所以开展研究,是为了备战由哈佛上海中心主办的一项名为ChinaThinks Big (中国大智慧)的大赛。经过激烈的讨论,大家将目光锁定了热火的“二孩”话题上,并将团队命名为“Brosis”,即Brother(兄弟)和Sister(姐妹)。

  “其实,队员里就我一个是哥哥,弟弟比我小了整整15岁。”队长肖希宇说。而章雨祺的态度则代表了其他几名队员的想法,“父母有时候会问我们给你生个弟弟妹妹好不好,我也不知道正确的态度是什么,想看看大家都怎么说。”于是,8人分为学术组、外联组、技术组,并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实时更新研究进展。一个月时间里,通过网络,1531名家长完成了“幸福感”问卷调查,127名家长完成了人际敏感度调查,115名家长完成了责任感问卷调查。17户家庭接受了同学们的深入访谈。二孩家庭中,课题组将二孩年龄限定为2岁以下,两个孩子年龄差最小为2岁,最大差15岁,按照年龄差“7岁以下”“7-12岁”“12岁以上”分组研究。

   老二是玩伴也是“玩具

  “有人跟我一起玩”“可以当哥哥,有一个可以被我保护,感觉自己很帅”“妹妹就是我的小闺蜜”……被问及喜欢弟弟妹妹的理由,大家的回答各不相同。有意思的是,男生大多想要一个“妹妹”,而女生的希望则有点难以实现,她们希望有“哥哥”。调查组发现,两个孩子之间年龄差越大,由于兴趣爱好都不相同,矛盾也越小。在哥哥姐姐眼中,弟弟妹妹就是一个小小的“玩具”。这一点,肖希宇自己最有感触。妈妈向他宣布他要当哥哥的消息时,他正在备战中考。“当时也没有想太多,因为也不知道做哥哥究竟是什么感觉。”肖希宇说,唯一“崩溃”的就是,可能再过几年就要出国留学,比自己小那么多的弟弟见到陌生的哥哥会不会叫“叔叔”。

  如今,弟弟1岁半了,“有时候也很吵,会让你分心,但如果没有他,生活好像就是上学、放学、写作业、睡觉,有了他之后,生活内容一下丰富了。”肖希宇说,每天放学跟弟弟在瑜伽垫上玩一会“头顶头”游戏,紧张了一天的大脑一下就放松下来。弟弟还是个绝妙的“健身工具”,心情烦躁的时候,把他举上举下,既减压,又锻炼了腹肌。和肖希宇一样,男生小叶的弟弟也是“中考宝宝”,他觉得,有了弟弟,生活里多了很多欢乐,“一会哭一会笑,还会朝我做鬼脸。”当被问到“大家都围着弟弟转你会不会失落时”,小叶的答案是,“有一点暗爽吧,我的自由度高了很多。爸爸妈妈带着弟弟出去玩,家里清净好多。哦,别告诉我妈。”“有了弟弟,其实更能体会父母的辛苦。难以置信,他们是这么把我带大的。”肖希宇说,现在,和妈妈吵架的时候,看见哭闹的弟弟就会忽然理解妈妈的烦躁。有时候,他也会在朋友圈晒一晒弟弟的照片,同学们纷纷点赞,并评价他,“暖男指数”直线上升。

   别过多渲染“反二胎

  “我们来到一些早教机构采访时遭遇到拒绝,但有时幸福也来得非常突然。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在收到我们的邮件后,几乎是秒回,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负责外联的章雨绮说。为了确保调查的学术型,同学们还查阅了国内外大量资料。

  经过反复论证,同学们得出了初步的结论和对二孩家庭的建议。“家里有了二孩,家庭内部一定要保证公平,并且要在二孩出生前做好前期准备。”肖希宇告诉记者,确实有家庭因为“老大”不乐意就放弃了要“老二”的想法,诸多研究证明,这种做法并不明智。“应该告诉老大,是否生二孩是父母的决定,否则,容易助长老大妄自尊大的心理。

  肖希宇觉得,如今,社会舆论氛围似乎不太好,很多青少年心态并不成熟,过多渲染“反二胎”的情绪,会让他们觉得,这么想是对的,是“主流”,形成误导。“我们最希望的是借助我们的调查,告诉更多同龄人,真实的情况究竟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