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入伏二天连遭污染天 首要污染物为臭氧

15.07.2015  10:41

  东方网7月15日消息:昨天是上海入伏第二天,告别了梅雨天的清新空气,申城连日遭遇污染天。记者从市环境监测中心了解到,这波首要污染物为臭氧。从现在到9月份的夏季里,高浓度臭氧可能成为常客。

  昨天一大早,由于湿度大、风力小,申城笼罩在轻霾中,首要污染物为PM2.5。随着阳光照射,午后部分区域的首要污染物已从PM2.5转变成了臭氧。根据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昨天12时左右,全市平均臭氧浓度一度攀升至240微克/立方米,青浦、嘉定等地区甚至超过300微克/立方米。15时,臭氧浓度逐渐下降,17时左右空气质量回到良的水平。就在入伏第一天,申城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同为臭氧。

  据市环境监测中心专家介绍,由于夏季持续高温和强日照天气会加剧大气光化学反应,近地面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造成臭氧浓度明显升高,成为首要污染元凶。

  市民或许会疑惑,有臭氧让空气变得清新一说,大气中的臭氧层还能阻止紫外线,为什么又成了污染物?

  专家解释称,臭氧分好坏。“”的臭氧是距离地球表面1万米—5万米的臭氧层,而不是在我们周围游离的臭氧。雨后出现的臭氧浓度通常不会很高,持续时间也不久,所以会让空气变清。作为污染元凶的“”臭氧就是低空臭氧,主要出现在盛夏距地表约2500米的大气层中。低空臭氧一旦超标,将危害人体健康。为此,专家建议,由于口罩挡不住臭氧侵袭,在臭氧浓度高时,最好的防护办法就是待在室内,避免可能带来的危害。

  作为污染元凶的臭氧是低空臭氧,主要出现在盛夏距地表约2500米的大气层中。低空臭氧一旦超标,将危害人体健康